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对话策略|开放性课堂教学策略

  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数学开放性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生存状态,师生之间正在频繁地使用对话以达成共识。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的功能。
  对话,不是指师生间狭隘的数学课堂语言的交流;对话,需要师生双方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意味着数学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数学开放性问题应该对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建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都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解读、练习和创造。
  
  一、创设开放性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开放性问题”设计再科学、再合理,没有学生问题意识的参与,数学教学也只能是“零”;教师“开放性问题”创设再精彩、再诱人,没有学生“探究问题”的合作,对话教学也只能是“零”。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文本就是信息丰富的问题源泉,只要阅读个体善于动脑,就会产生许许多多深浅不一的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考”教师: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能“猜”到第三个角的度数。通过“考”教师,学生兴趣高涨了,课堂活力显现了,这样开放的情境就引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开放性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中渐渐形成问题意识,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学生对“开放性问题”产生了兴趣,才可能去认真阅读文本、例题,阅读“开放性问题”,发现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来进行对话,并在对话中逐步加深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形成研究性学习。
  
  二、多元化解读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现代哲学解释学认为,教学是“把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自己的世界”。对话对数学教学中的专制主义是深恶痛绝的,“开放性问题”不是话语霸权,而是学生思维形成、交织对话的“引线”。
  多元化解读数学开放性问题,关键是要在头脑中形成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意识,养成善于思考提问的习惯,从开放性问题的落点中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数学离不开练习,练习题的开放性问题大致可以这样:
  1. 条件开放。已知的条件开放,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对条件全面分析,作出不同的解读。如在教“倍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体育馆里有足球9个、排球6个、篮球12个、铅球2个、链球3个,请你选择这其中两种,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
  2. 提问开放。所求问题的开放,会促进学生思考所能解答的各种问题。当然,所提供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学生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如在二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题目:“鸡有36只,鸭比鸡少18只,鸡比鹅少7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 解法开放。题目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开放解题方法,学生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如:钢笔每支6元,墨水每瓶3元,橡皮每个4元,日记本每本5元,用20元钱去买这些文具,你打算买什么,各买多少?
  4. 结论开放。开放的结论更能激起创造的愿望。一题有多种答案,甚至有无数个解题结果,学生常常激情投入。如:二(1)班有48个同学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
  
  三、激励性问题评价,体验对话成功
  
  数学教学的对话过程,教师始终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和能力形成的设计师与指导者。但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不一定会始终保持对话的热情。如何点燃学生提问的内驱力并使之熊熊燃烧呢?对话中教师恰当的评价行为,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巩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评价艺术,以肯定和激励学生的能力为主。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但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的创新性的提问,也应以肯定为主,切勿求全责备。教师真切期待的鼓励会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这种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才能,进而认真阅读文本,仔细分析研究,提出更有深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体验对话成功的喜悦中促进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与深入。
  总之,改变学生消极地接受、索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型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新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正成为当今对话教学的主流。整个数学教学的对话过程,教师始终是学生对话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学生对话能力形成、提问质量上升的引导者、促进者。事实证明,教师开放性问题引路,把提问质疑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不时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教师也能经常享受到学生奇思妙想的快乐。现代对话理论也认为,教学行为的产生,意味着对话与交流关系的确立。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对话型教学应成为思维碰撞和对话交流的动态过程,成为一种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

推荐访问:性问题 对话 策略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