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化环境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其最大特点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三个协调”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另外,其具体实施方式也很灵活,实行以项目形式完成课程教学的方式,即每门课程都被当成一个项目,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项目实施的过程;教学形式上也打破课程教学课时化的传统形式,以集中的时间授课的方式进行课程项目学习,保证本课程知识及能力在集中时间内得到强化。
  而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对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之外,专业开发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可利用社会资源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脱离企业环境的培养方式,最终还是会导致学用分离的尴尬。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企业化环境?这成为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和难点。
  
  二、构建企业环境的方法
  
  1. 校企合作,共同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相结合,使毕业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不需要企业花费太多的培训成本,那么,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环境的构建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企业化的学习内容,即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办法。
  为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脱离,校企合作是当前最好的办法。在本项目实施中,我系分别与广西运通数据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和南宁市海蓝公司签定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同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技能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得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企业需要相结合,营造企业环境的教学内容。
  2. 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
  在企业化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课程的实施过程如何与企业接轨,使学生在掌握企业所需要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企业化生产的过程和环境,变成本项目实施的第二个关键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系在本项目实施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学习中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法,以项目形式实施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动力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
  产学研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集中时间式的课程学习
  在以项目驱动实施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中,项目驱动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原来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首先,在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再采用周课时的学期授课形式,而是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所有授课课时。
  集中时间式的课程学习方式,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避免因精力分散。尤其对于操作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式的训练利于技能的巩固,而只有集中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技能的强化式训练。
  (2)任务式的项目设置
  除了集中时间式的学习方式外,在课程授课形式上,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主体的方式,而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在课程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授课解惑的角色,不再一味讲授知识和示范技能,而是将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以项目的形式分成任务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是实验的办法去解决项目中的每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中,不仅完成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完成学习方法的掌握。
  3. 塑造企业人文理念。
  让学生在校期间适时、适量地了解未来单位的文化因素,对有效解决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接口”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具有积极作用。在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我系以企业文化为参照标准,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灌输,传授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行、技能等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人文理念的塑造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让学生通过定期的企业实习和见习,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及体念企业工作氛围。另外,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人力资源测试,例如,组织模拟招聘的形式,让学生在招聘中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安排及教师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集中授课式的教学方式改革,在每门课程实施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专职教师在课程实施的阶段时间内,承担本门课程所有课时的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所需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的项目设置,这就要授课教师在规定时间段必须承担一个班15课时/周的课时量。根据现行的学校工作制度,每位专职教师若已承担本门相同课程的传统教学,即4课时/周,通常无法排出合适的时间再来承担项目班的授课任务;若承担项目班授课任务,则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无法再承担其它的教学任务。因此,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会面临着教师资源无法分配的难题。
  2. 任务驱动使学生急于寻求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系统性。
  由于课程授课均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及学习方法,所以,课程授课中缺乏系统的知识讲解,而更多的知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企业化环境的构建,让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习缺乏学术的严谨态度,最终造成学生对课程所要求技能均能达到预期的水平,而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不求甚解。
  3. 虚拟的企业环境与现实企业环境存在一定的距离。
  虽然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与企业要求相符的教学计划,设计了与企业对人才能力需要相统一的教学内容,努力塑造企业的文化理念,但校园环境与企业环境毕竟存在着诸如收入分配、资源协同、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无法通过营造企业环境来弥补,因此,必定会存在一定的距离。
  结语
  以项目为驱动实施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本系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改革,人才培养本来就是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找到最适合时代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
  [2]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年8月(下).
  [3]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0月.

推荐访问:企业化 构建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