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政府工作报告

  1 政府工作报告

  2012 年 3 月 20 日在江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沈

 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 年以来的主要成绩和 2011 年工作回顾 2008 年以来,本届政府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抢抓发展机遇,战胜困难挑战,经济建设、城乡统筹、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全面跨上新台阶,开启了从全面高质量小康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征程。

 发展水平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大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9 万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2200 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23.6%和 16.8%。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 83%,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达到 6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17.1%。新兴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1.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8.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0.2%,提高了 3.2 个百分点。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 46.7 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 29.3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 200 亿美元,自营出口突破 100 亿美元,成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江阴港成为全国第 5 个亿吨级内河港。

 城乡面貌在功能完善中实现大变样。完成《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建成全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及共享平台,被评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服务示范市。大力实施片区开发,城市客厅基本建成,敔山新城初具规模,南门地区和西组团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徐霞客大道、芙蓉大道等省级道路及干线公路 6 条,市级道路 20 多条和镇村公路 200 多公里。打通城区断头路 10 条,新增城区道路 41 公里。江阴汽车客运站竣工投运,长途客运实现“三站合一”。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 25%。完成城乡拆迁 1429 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 853.4 万平方米、各类保障性住房 42 万平方米。整治改造老小区 310 万平方米。动态化、网格式的城市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完成新市镇建设项

  2 目 460 个,撤并自然村 529 个,整治村庄 836 个,城镇化水平达到 65.9%,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 68.2%。

 生态环境在整治修复中实现大优化。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 23.3%和 19.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7.9%。关停“五小”企业 372 家,整治“三高两低”企业 286 家。实施国家级节能项目 10 个。创建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 921 个,污水管网总里程达到 1700 公里,全市 38 家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城区和各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 95.3%和 89%。深入开展张家港河、锡澄运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完成城乡绿化造林 12.3 万亩,建成国家生态乡镇 15 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 2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4.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0 分以上。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

 社会事业在全面发展中实现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13.5%和 13.2%,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十二年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新增就业岗位20.3 万个,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 9.1 万人。全面整合老农保、农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居民养老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完成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并轨城保 18.8 万人。新农合参合率保持 10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完善。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学校 84 所。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2.4 万平方米,成功举办第 19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和第 11 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建成体育中心、市民水上活动中心等一批现代化体育场馆,承办国家级赛事 28 项,体育人口占比达到 51%。

 政府服务在创先争优中实现大转变。完成了市、镇、街道行政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成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数超过 87 万件。推广电子政务,发放市民卡 127 万张,中国江阴政府网站获得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成功创建全国首家县级信息化示范市。推进政务公开,率先在无锡开通“12345”公共服务呼叫热线和网上民生热线,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超过 18 万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1052 件,政协委员提案 1028 件,一次办理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到 93.6%和 99.5%。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再次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化平安江阴建设,被评为全国首批平安建设先进市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增强。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有力推动和促进政府各项工作,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取得显著成绩。

  3 各位代表,2008 年以来,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拼搏进取的结果,是市人大监督和市政协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新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江阴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11 年,全市上下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同心同德,埋头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335.9 亿元,增长 12%。完成财政总收入 445 亿元,增长 16.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53.4 亿元,增长 1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11.9 亿元,增长 17.5%。

 注重又好又快,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完成农业总产值 70.5 亿元,增长 19.2%。"三资"投农 13.3 亿元,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开工建设项目 38 个。新增万顷良田 2.1 万亩、高效农业1 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6%。完成工业总产值 6435.9 亿元,增长 17.9%;工业利税 652.1 亿元,增长 25%;工业投入 362.8 亿元,增长 14.4%。新增上市公司 4 家,10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完成新兴产业规模工业产值 2495 亿元,增长 27.9%。完成服务业增加值 938.5 亿元,增长 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7.9 亿元,增长 17.1%;服务业投入 336.5 亿元,增长 22.8%。完成工业企业主辅分离 80 家。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 1.3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11.6 万标箱。新增商业银行 2 家,小额贷款公司 6 家,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61.7亿元和1780.8亿元。实现私募股权融资24.3亿元,全社会融资总量突破2900亿元。

 注重宜居宜业,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暨南大道二期、港城大道、水韵大桥建成通车,锡澄运河航道整治、海港大道、江阴大道等工程启动实施。完成普惠路南段、延陵东路、通富路西段等 5 个城市道路延伸工程。完成坡屋面改造 2.4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小区设置停车位6700 个。新一城购物中心、红星美凯龙、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等一批商贸设施建成投用。数字城管二期建设稳步推进,城管大巡查深入开展。完成排污权交易项目 68 个。工业企业退城入园 12 家。关停"三高两低"企业 51 家,其中涉铅企业 21 家。拆除停用中频炉 36台,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150 万吨。实施节能项目 55 个,完成企业能源审计 23 家、清洁生产审核 120 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3%。控源截污扩面工程全面推开,新增污水管网 294 公里,建成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 30 个。实施申张线、西横河东段等河道整治工程,疏浚镇村河道 173 条。完成企业废气治理 9 家,机动车"油改气"500 辆,建成城区灰

  4 霾自动监测站,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超过 310 天。完成绿化造林 2.1 万亩,新增城区绿地 32 万平方米,创建无锡市森林镇 5 个、森林村 40 个,新桥镇成功创建国际花园城镇。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注重创新创优,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启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发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 410 人、"530"人才 42 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4 人、省"双创"人才 6 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院士工作站 3 家、博士后工作站 1 家。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 60 项,申请专利 1.1 万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9 件,14 家企业主持修订 20 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尔胜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 12 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 7.8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 209.1 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 118.9 亿美元。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 4.8 亿美元,增长 38.4%。新批境外投资项目 25 个,中方协议投资额 2.5 亿美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推进。整合各片区城市开发资源,成立市土地储备中心。规范政府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挂牌运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新增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1 家,参加农户比例达到 75%。

 注重普惠普及,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34888 元和 17460 元,增长 15.6%和 17.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 5.5 万个,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 2.5 万人,江阴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2.5%。实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1152 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新增城保参保 5.8 万人,净增 2.6 万人。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 1.87 万人,第四年龄段人员月保养金提高到 320 元。全面实施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首次参保人数达到 7.6万人,参保率达到 97.3%。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 420 元。新农合人均保费提高到420 元,政策性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 62.5%。建成第三期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13 万平方米,10 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开始预售申购。完成特困户危房改造 73 套。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单位 444 家,职工 4.5 万人。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50 家、养老床位 1000 张、"幸福一点通"用户 1000 多户。建成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募集慈善资金 1.2 亿元,基金总量达到 11 亿元。

 注重均衡均等,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6000 平方米,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广电大厦、橙天嘉禾影城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金一文化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5 产。成功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华士镇获评全国文明镇。校安工程竣工 27.5 万平方米,敔山新城双语学校主体封顶,云亭中学、周庄实验小学东校区等建成投用。启动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承办中华龙舟大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省级以上体育竞赛 15 项次。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被确认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基本药物制度顺利推进,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下降 43%。启动"世代服务"二期建设,强化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 99.7%。圆满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推进政府放心食品工程,建成三星级屠宰加工中心 2 家,设立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品综合检测中心,食品检测合格率达到 96%。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宣传,强化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信访调解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违法犯罪警情数继续下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审计、物价、民防、机关事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档案、地方志、接待、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征兵、退管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增长后劲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机制有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民生福祉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维稳工作等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展望和 2 2012 年主要任务

 综观国内外形势,今后五年,是战略机遇与多种挑战并存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优化提升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五年,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奋发有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五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定率先发展的目标定位、坚持优化提升的战略取向、实施精明增长的科学...

推荐访问:江阴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