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5篇

第一篇: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浅谈校长队伍建设


浅谈校长队伍建设

中小学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的主导地位,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如何加强和改进校长队伍建设,造就一支优秀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校长管理机制是:校长公开竞聘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职级序列制、培训提高制和民主监督制。

一、完善校长职务聘任制。

我国中小学校长的选用大致有两种方式:委任和聘任。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选任中小学校长,主要是采取传统的做法实行委任制。其主要程序是先由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校长任职的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人选对象,然后经过考察,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可否选用的意见,最后按当地任免校长的规定审批。这种校长选拔任用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曾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学校纷纷进行校长职务聘任制试点试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聘任制又可以分为两种途径:一是直接聘任,合同管理;
一是公开竞聘,民主选举。

要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有效的实行校长聘任制,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人才库。建立人才库,目的是储备校长后备队伍,更好的举贤任能、择优聘用,保证选用校长的质量;
并且能进一步摸清和明确教育系统的优秀人才,规范和激励他们的成长。人才库的组建原则是“群众公认、领导认可、德才兼备、实绩突出”。认真制定相应的人才库管理条例,由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备案。选择对象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高,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有局部管理经验的学校中层干部(包括有突出成绩的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应尽可能广开选拔渠道,在岗校长也要慧眼识人,"举贤择能"(校长能否选准苗子,培养接班人,也作为考察校长工作实绩的内容之一);
亦可通过社会招聘,广揽人才;
也不妨在教师中公开招考,经筛选后进行培训;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内设校长助理一职。

4、严格按程序操作。公开竞聘校长时要把握好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以及张榜公示等各个环节,实行阳光操作。首先,实行公开演讲,当场评议打分,并运用提问答辩方式,实现考察者与被考察者双方交流互动。其次,坚持考察预告,畅通信息渠道,实行考察责任制,并对正式校长人选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公示,再次倾听群众反映。另外,要坚决监控和制止校长竞聘中的不正当竞争,对搞不正之风的校长候选人坚决取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校长队伍奋发工作,能上能下。

二、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2006年党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届满,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续聘,可连聘连任两届。在实行任期制的同时,还要实行干部交流制。《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可以说也是校长职务实行任期制的政策依据。实行校长任期制,改变过去那种一旦被任命为校长,只要不出现严重的工作事故,就一直干到退休的保险状态。实践证明,由终身制转变为任期制,能够增大一校之长的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感,加强校长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促进校长奋力进取、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少数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教育家型校长来说,规定校长任期可能会影响他的学校管理科研和实践成果,但对一般中小学校长来说,在一所学校任职时间过长,超过七年八年以上,就有可能出现工作精神倦怠、因循守旧,不求进取,裹足不前、难以开辟新局面新境界的状态。也许换一个环境,管理一所新学校,更能增强新鲜感,让他不敢掉以轻心,更能激活他的工作智慧和激情。

学校校长实行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可规定为3年,任期内原则上不调离、不交流。校长任期届满,经考核称职的可以连任,除专家学者型名校长外,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

校长目标责任制。教育行政部门与新聘任校长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任期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促使校长在任期内更好地履行职能,努力工作,实现目标。校长上任后首先要向全体教职工陈述自己的任期目标。任期届满时对校长的考核考察,以校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为主要权重。

建立校长交流制。对于超过规定届数的校长,经考核认定管理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可以交流聘任到其他学校。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偏远学校应聘。

坚持校长述职制度,完善校长考核机制。考核奖惩是管理工作中调动积极性的必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教育、抓管理、抓质量上。对中小学校长实行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末任期目标考核。校长任期内的考核,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依据校长任期目标,按年度进行。着重考核校长的个人行为、基本素质和工作实绩。在校长任期届满前三个月内进行届末考核,届末考核主要考核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教育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特别是履行职责实现任期目标情况等。考核结果作为校长奖惩、岗位津贴以及续聘或解聘、任免的主要依据。

成立校长考核委员会,由校长管理部门领导、有关专家、教师代表组成,校长考核委员会集体研究对校长作出考核结论。考核程序主要有校长述职、问卷答辩、民主测评、个别访谈、查阅材料、分析业绩等。校长考核要建立专项档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凡通过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即予以解聘或免职;
确定为基本称职的,由聘任或任免机关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确定为基本称职的,也应该解聘或免职。

开展多渠道考察,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局长信箱、意见箱、征求意见表、书面评议等,多渠道采集对校长的工作与思想品德情况的反馈信息。同时要构建校长自我评价制度、校长述职制度、民主测评制度、教代会代表评议制度、上级领导评价制度、分级考核制度等。为保证考察结论可靠,还须建立考察人员资格制、考察岗位职责制、考察责任追究制。

三、实行校长职级序列制

我国中小学校长过去一直按行政级别管理,享受相应待遇。这种挂靠行政机关级别的做法,有意无意中强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并且按照现在的地方用人体制,一名教师一旦当上校长,在某种程度上事业也就达到了顶峰,再干多么好也无非仍是校长,基本没有了发展的空间,这不利于调动校长们的办学积极性。有的地方,农村中小学校长一旦做出业绩,就调其进城或调往规模更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如此安排虽可体现对有能力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关心和重用,但此举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学校或学校与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产生其他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刚有好转就校长易人,则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别说建成名校、特色学校。对业绩突出的校长如何肯定和激励,推行校长职级制,应该是科学、可行的管理举措。

所谓校长职级制,是指对普通中小学专职从事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的校长职务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它既是一种职务(岗位)的标志,也是校长学识、资历和管理能力以及业绩的综合体现。校长职级制是对校长业绩评价的一种科学机制。它有利于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引领校长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使校长姓“教”而不姓“官”。它有助于激励校长主动积极地钻研业务、研究管理、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提升办学层次。

上海市从1994年起,开始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初步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国务院于2001年也提出全国要“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但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如何推行,到现在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的看法是:

第一,构建职级序列的科学结构。中小学校长可各设四级八等: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四级甲等、四级乙等。也可以直接设为适应期校长、成熟期校长、骨干校长、优秀校长、特级校长五个等级。按照校长职级制评估细则,达到哪一等级标准,就聘为哪一等级校长,级别越高把关越严,宁缺勿滥。新聘任的校长暂不评职级,试用一年工作后根据标准,评定相应职级。

第二,下大力量严谨制定校长职级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组织起草,听取校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反复论证修定,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核准公布后,再正式执行。

第三,评审办法:

1、市、县分别成立校长职级评审委员会。市级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小学优秀校长、特级校长(或一级)的评审,县级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小学骨干校长及其以下(或二级校长及其以下)等级校长的评审。评审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吸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并可聘请少数老校长、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及关注教育事业的社会贤达人士参加。

3、评审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学校教代会(或全校教职工大会)首先听取校长申报职级的述职报告,教代会代表(或全体教职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然后市、县的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查阅材料、面试答辩等途径,按照校长职级制评估细则,结合校长参加提高培训、参与管理科研的情况,对校长做出整体性的评价,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校长的职级。依据评审结果,表现达标的校长“正常晋级”,表现突出的校长“跨越晋级”;
表现一般的校长“暂时停级”,表现不佳的校长“给予降级”。

4、校长职级的评审,原则上每2至3年一次。评审结果,于教师节公布。

第四,实行校长职级津贴制。校长职级制是从事该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又是校长资格、水平、实绩的体现。校长职务等级是将校长职务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要求,通过职务分析,设置若干职等的任职条件,形成职务等级系列。在推行职级制的同时,需建立校长职级津贴制,切实提高校长待遇,实现其责权利的统一。校长职级的工资金额应高于相应的教师职级,要建立科学合理、比较丰厚的校长职级津贴标准。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津贴制度,职级能上能下,待遇随职级的变化作相应调整。一般来讲,对校长的素质能力要求要高于一般教师,校长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也高于一般教师。校长的工作不仅仅是上班时间做好学校日常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先进的办学理念、谋划学校的发展远景和近期目标,对外处理好人际交往,对内凝聚师生人心。并且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敢关机,唯恐出现师生安全事故,每天一进入校园,头脑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节假日、礼拜天也常常加班。有人曾形容校长,“工作像战斗一样艰辛”,真一点不假。但校长们为了便于做群众工作,体现一校之长的风格,往往坚持与教职工待遇相当。实行校长职级制,既可以使校长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又可以使他们的回报有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

四、强化校长培训提高制

校长的素质能力是决定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因素。他既要具备一般行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备校长职业本身要求的一些专业素质。作为校长,既要正确把握办学方向,规划办学目标,领导教育、教学改革,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还要懂得知识分子政策及知识分子特点,善于引导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因此校长应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学校建设发展的经营、公关能力。一名好校长应是长、宽、高均合乎国家人才要求的典范。长,就是学有专长,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专家;
宽,就是心胸宽广,严于律己,公正无私;
高,就是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高。只有不断致力于培养和造就这样的校长人才队伍,提高教育执政能力才不是空话。

当前,我国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说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校长都基本上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及管理科学知识,学校管理工作明显改进;
各校均开展了教育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新理念的正确运用;
校长队伍整体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求真务实,正由事务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在办特色学校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但我们也发现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还较普遍的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学校管理流于一般。大多数学校有较明确的常规管理要求,学校工作也能正常运转,但往往停留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局限于维持工作秩序上,办学层次较低,还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优良校风与校园文化。二是教育理论功底较薄弱,教育思想不够活跃。现在中小学对学校常规的任务能勤勤恳恳地完成,而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开创性工作则不够。这是教育改革既要深化又难以深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校长队伍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谈不到办一流学校,出一流质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校长职务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校长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素质。

第一,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校长进行培训,减少随意性,增强实效性。

过去我们对校长不是没有培训,但那种培训往往缺乏明确的中长期规划和培训目标,每一期培训之间也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有些培训经常是邀请全国各地的一些教育专家作报告,但各位专家术有专攻,自己兴趣在哪方面就开讲哪方面,每一期培训邀请的几位专家一般是各自为政,讲授内容很难构成完整的系统性,并且有的还偏重理论或远离我们管理一线的实践,对校长们少有实际效用。定期安排专家讲座对于长期奋战在基层的校长们充实头脑、开阔视野是完全必要的,专家学者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新颖独到的讲授内容常常令台下的听众感到振聋发聩、受到启迪引导、群情振奋,心神向往。但是我们各级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应该是校长培训的基本平台,我们必须构建与完善校长培训的长效机制,充实培训力量,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各校长培训机构的作用和职能,对校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成系统、讲实效的培训。

1、分层培训。

2、注重实效。

培训要侧重在校长工作和发展最需要的内容上,不空谈理论,注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引导校长立足理论高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问题,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全面开展专业培训,校长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以学校创新管理为主的专业理念培训,加强以课程改革为主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的专业能力培训。为了有助于校长们开拓思路,扩大视野,培训中应有意识的为校长提供新的信息,介绍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领域中的新成就、新趋势,使他们从未来教育的角度认识到教育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形成他们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

要规范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和目标上要力求达到“四加强四做到四提高”,努力提高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到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提高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二是加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做到自尊、自爱、自省、自励,提高依法治校、洁身端行的自觉性。三是加强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思想学习,做到勤思考、勤研究,勤动笔,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加强领导科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学习,做到善待人,办实事,言必信,行必果,提高领导艺术和效益。总之,培训工作一定要讲究实效,理论学习要少而“精”,讲课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与一线实践相结合。

3、形成系统。

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是

第二篇: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浅谈人才队伍建设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蓬勃发展,而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也愈发精细化,发展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集体和单位的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尤其近两年来,涌入社会的年轻人各方面参差不齐,人才的培养基队伍的建设对于各个单位和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出了些浅显的思考和观点。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
  首先,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融洽气氛是工作正常进行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同事之间坦诚待人,相互理解和帮助,领导以身作则。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气氛可以使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工作和所在集体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也使得一个集体或单位拥有和谐的工作气氛,遇到困难时,才能真正团结一致,相互协调,共度难关,而不是相互算计,这是靠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无法办到的事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年轻同事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荣誉感,学会自觉遵守集体或单位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良好、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有效的工作机制可以明确工作的正确目标和方向。好的工作机制会使正确的事情得到支持,错误的事情受到批评,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充分发挥人才体系的作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培养人才素质。
  (1)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合理的规章制度,其关键在于行之有效,切合实际,使得实施起来简单有效,责任明确,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这也是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基础条件之一。
  (2)建立明确、良性的奖惩制度
  人的能力参差不齐,虽然工作认真踏实,但不见得工作业绩突出,所以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奖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得业绩突出或有突出贡献的人得到奖赏,工作认真的人得到肯定,慵懒、业绩不好的人得到提醒,堕落和投机取巧甚至是有歪风邪气的人得到惩罚。
  (3)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全面发展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同样如此,各有所长,且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特长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成就的。立足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工作类型给合适做的人,同时,对于不足之处也不能回避,出于长远培养考虑,也适当予以一些不同的工作任务,在正确引导和帮助下完成,逐步锻炼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
  总之,良好、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快速提高。
  三、调整人才结构,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人才的结构也属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引进新人培养的同时,有工作相对熟悉、技术精湛的老师引导,那么新人将会更快熟悉工作并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方向。同时,工作任务分配时也会有轻有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节,人才的年龄、能领结构应分布合理均衡,不应出现人才年龄或能力的断层,这样会使得一个集体或单位的人才畸形发展。
  对于各有所长的人才应予以正确和客观的评价,为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和目标,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既能激发工作的动力,也能使得人才有合理正确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对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几点显现思考和探讨,总的来说,人才培养需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合理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好的集体和单位来之不易,人才亦是如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智慧和精力,但这无论对于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篇: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苏州市教育局

名师工作室是十多年前在国内开始出现的教师发展、教师成长的一种新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苏州从2006年到2009年,历时4年开展了首轮名师例会,共开了9次例会,有120位名教师开设了公开课,14位名校长作学术讲座,7000多人次的教学骨干参加例会,全市上万名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9年后进入了第二阶段,建立了20个组的名教师发展共同体,继续向学科纵深方向发展。总体上说,如今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的比较热烈,但是职业教育层面,政府牵头命名挂牌的才刚刚起步。

一、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背景

2013年3-4月份,苏州市教育局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市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各职业学校起步较早、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取得一定成绩。

早在2007年9月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和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就率先建立起了各自的名师工作室,其他学校纷纷跟上,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和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分别建设了14个和11个名师工作室,产生了规模效应。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建立起了102个各种类型的学校名师工作室,涉及近30个专业,拥有骨干成员近800人,基本做到了职业学校全覆盖。

二、主要举措

1. 思想上重视

一直以来,基于“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理念,苏州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培训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名师团队。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人的现代化,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水平就离不开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

从苏州市教育局到所属各市、区教育局再到各职业学校乃至教师,大家充分认识到学名师之德、学名师之学、学名师之专、学名师之格,用名师群体来提升教师整体素养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不同于过去意义上的培训或研修,而是搭建一个发展平台,名师、工作室成员以研究者、实践者的身份,围绕所面临的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实践,通过合作研究实践中的思想碰撞,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艺术、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名师工作室机制的推动下,凝聚和吸引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是苏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想决定行动,正是有了思想上的充分重视、高度一致,才有了行动上的积极主动,紧抓落实。

2. 政策上保障

2013年5月,经过调研、起草、征求意见、修改等环节,《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正式下发,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组织与管理、设立条件和申报程序、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对全市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实施意见》的出台,意味着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有了市级层面的规范,意味着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启动,苏州所属各市(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各位名师和骨干教师从《实施意见》中感受到了苏州市教育局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形成促进名师团队成长的强大合力。苏州市教育局与各市、区教育局和各职业学校在进一步提高对名师培养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凝心聚力,共同做好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2013年底各职业学校50%以上的专业要建立起名师工作室,达到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创建要求。2013年7月,《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考核办法》也完成了第一轮征求意见,进入修改阶段。

3. 行动上促进

2013年5月29日,苏州市教育局在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隆重召开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推进会”。来自全市各职业学校的领导、各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各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等70多人参会。会上,各市、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围绕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做了交流。苏州市教育局领导在回顾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各市、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和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分别提出了要求。

会后,各市、区教育局把握要求,组织落实。一方面加强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本地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强化对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领导和监督,把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情况列入对学校的工作考核。各职业学校同样高度重视、组织落实、扎实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是为名师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活动经费。创造条件为名师工作室聘请高水平兼职专家指导工作,推动名师工作室真正发挥作用。二是为名师工作室明职责、给担子、压任务。重视对名师工作室的过程管理,实事求是地给予考核评价,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三是注重交流,引进外援。充分认识名师工作室就是职业教育名师、大师的“孵化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引领、示范、辐射。引领是基础,示范是关键,辐射是目的。各个学校跳出传统思维和保守意识,跨学校、跨区域吸收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名师工作室之间也多交流、多沟通,分享经验。通过送教帮扶、校际交流等形式,整体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教学和技能水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端正态度,加强学习。做好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规划,积极主动地参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科研引领,技能提升,把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大赛工作、管理工作等融为一体,将自身学习、研究、实践和发展的成果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善于抓住和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与讲学讲座、专题报告、学术会议等,努力提升自我。2013年底,苏州市教育局将命名表彰一批市级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形成名师工作室建设长效机制。

三、主要成绩

1. 活动多样、成果颇丰

各校的名师工作室以学习为主导,以研究为主体,以工作为主线,以骨干教师为纽带,以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比如开设各级公开课、示范课和讲座,再如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600多篇研究与实践论文,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教材,还和企业合作研发了实际的产品,比如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阿里云朱来安电子发烧友工作室”与昆山建锋网络公司共同开发的电子产品实训箱,与浙江亚龙集团公司共同开发单片机综合开发实训台,与苏州百源企业共同研制人体健康保健测量仪等等。昆山花桥商务城中专的“何哲文创新工作室”开设了创新社团和创新教育实验班,有9件作品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指导学生作品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项。尤其是经过各校名师工作室培养的一大批骨干教师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像张家港第三职业中学作为一所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职校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契机,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历年来的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苏州大市更是在历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始终名列全省前茅,2013年的国赛成绩更是名列全省第一。

2. 名师辈出、特色鲜明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我市职业学校涌现出一批名师工作室专家型主持人。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苏州评弹学校弹词名家邢晏芝、评话名家金声伯、弹词音乐名家陈勇,苏州艺术学校昆曲名家林继凡等著名艺术家以外,还有以研究中德合作“双元制教育”知名的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新源,以研究苏州织造官府菜知名的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的中国烹饪大师李顺才,以研究烹饪雕刻闻名的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性学校的江苏省劳动模范曹健等,还出现了像常熟高新园中专的徐雪元白茆山歌传承工作室、顾连元红木雕刻大师工作室、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的胡建东丝绸文化工作室、常熟职教中心的钱振球灯谜工作室以及苏州医药科技学校的拥有严燕青、李英杰等五位大师的“国药大师工作室”等一批富有苏州传统文化特色的名师工作室。

可以说,苏州的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探索了一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以上成绩的取得,是苏州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的结果。下一步,苏州职业教育工作者将继续齐心协力抓落实、齐抓共管促提升、齐头并进谋质量,不断开创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O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下面是分享的队伍建设总结。供大家参考!

  队伍建设总结篇一

  我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公安机关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职能作用,***公安局开展了以“强素质、树形象、鼓干劲、争一流”为主题的队伍建设活动。局党领导委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谋划,部署实施“四个强化”,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敢于拼搏、狠抓落实为保障,以提高民警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弘扬正气,凝心聚力,使我局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方向更明确,主线更清晰,重点更凸显,举措更有力。

  一、强化公安队伍纪律意识

  按照“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队伍建设目标要求,我县公安局把从严治警始终贯穿到执法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我局要求全体民警以党的xx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民警“创一流工作业绩,树xx公安形象”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对“五条禁令”、省委“十个严禁”、省政法委“四条纪律、九项规定”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开展纪律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针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局通过采取每周五单位集中学,其余时间民警自学的方式,将此次学习活动贯穿到年底的各项工作当中。在认真分析当前民警队伍工作、学习、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为期两周的纪律整顿。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使民警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得到明显改观,树立和保持了公安队伍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秉公执法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公安人员素质教育

  我局立足实际、着眼实用、贴近实战,结合警种实际,在抓好“三项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为期三周的岗位大练兵活动。活动中,注重抓细节、抓环节、抓症结,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脱离实际,我局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安排培训内容,亲自协调调度,亲自督导落实。重点强化民警做群众工作能力、执法办案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治安防范能力的培训,培养民警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宏大气魄。全体民警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学带干,以干促学”,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全面提升了民警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公安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执法办案业务能手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夯实了基础,实现构建高素质民警队伍的目标。

  三、强化公安人员宗旨观念

  紧紧围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巩固大走访和“五民”活动的成果,结合“村警工作机制”,组织全体民警深入辖区,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社会治安形势状况,努力构建适合该县社会形势发展的治安防范体系,切实减少和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同时,公安局各窗口单位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回应社会新期待、回应人民新要求”的总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对前来窗口咨询的群众态度热情,语言得体,服务周到,切实让人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通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局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民意识得到强化,牢固树立了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强化公安队伍外在形象

  我局以行风评议为龙头,以加强公安队伍宣传为抓手,强化公安队伍亲民、为民、便民、惠民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深化“公安民警大走访”、“五民”等活动,深入辖区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老案。在全面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广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该局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主线,强化打防结合,连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斗争,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公安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

  队伍建设总结篇二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前身是上海市沪闵中学,挂牌于XX年4月,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72人,其中教师岗位62人,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新组建的教师队伍。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2人,占教师总数的近60%,有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学校的组织机构目前由学生处、教学处、后勤服务中心、校办等组成,校级和中层班子共8人,平均年龄36岁,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基本理念

  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教育资源中最根本的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和优质的管理资源。新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一种资源,要注重开发潜能,发展个性。这就首先要把教师队伍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努力去“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使教师的活力“竞相迸发”,使教师的才智“充分涌现”。

第五篇: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张淑娣

【摘 要】摘要: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组织部、统战部密切配合,坚持“注重培养、认真选拔、备用结合、形成规范”的原则,把握关键,多措并举,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期刊名称】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2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
队伍建设;
教育培训;
搭建平台

培养造就一支与我们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201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组织部、统战部密切配合,坚持“注重培养、认真选拔、备用结合、形成规范”的原则,把握关键,多措并举,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渠道做好物色发现工作

高校中党外知识分子比例大、层次高。目前,我校共有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2000余人,占全校中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52%。要充分发掘党外优秀人才,必须畅通各方各界层层举荐党外人才的渠道。我校的作法:一是各民主党派在吸纳成员的过程中,注意发现人才,并向党委统战部定期举荐,各党派对自身的中青年干部人选建立梯队,做好储备,及时与统战部沟通情况;
二是院系基层党委发现优秀的党外人才,及时向统战部和组织部举荐;
三是党委组织部在公开选拔干部和建立后备干部队伍过程中,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并和统战部沟通情况,确定培养选拔对象;
四是党委统战部经常深入各基层党委、各党派、非党群众中,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做好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党外人士的状况,并和组织部沟通;
五是党委统揽全局,做好统筹安排,做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优中选优,集中储备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浅谈 党建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浅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