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探索与实践【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探索与实践【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探索与实践【精选推荐】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3篇

第一篇: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实践与理论思考
作者:黄晓春
来源:《党政论坛》2017年第03期

        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是上海当前街道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创新的亮点。本研究力图“深描”当前基层践行区域化党建战略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一、当前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6”文件颁布以来,全市各区普遍开始探索新体制格局下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新做法。与传统工作格局相比,当前的改革探索更注重系统化、多层次的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了街镇、街区、居民区三个层次、一体化衔接的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工作网络;
同时不断向特大城市治理难点领域延伸,探索了城市新兴领域自治共治新方法。

        1.在街镇层次形成多元共治的制度网络

        基层普遍探索以街镇“1+2”领导体系为核心,党建引领共治的基本制度框架:建立了以党(工)委为核心的街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代表社区公共意见的社区委员会,制订了符合街镇实际的共建章程,搭建了共治活动的各类载体;
形成以街镇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尤其突出了三方面的创新:一是形成了围绕“三公”事务的多元共治制度链条,共治的制度化实现方式得到了可靠保障。二是形成了共治资源和需求的

        “精准”对接机制,共治内生活力得到更大释放。三是为自下而上的公共议题形成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共治的丰富内涵得到深入实践。

        2.在街区层次推动“共治”与“自治”有效对接

        所谓街区是街道之下,若干居民区之上组成的地理区域,在中心城区一般覆盖6000-8000户居民。2015年以来,杨浦、静安、普陀、闵行等多个区不约而同在街区层次探索建立党建工作网络,使街区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活力激发的新载体,最终实现“共治”向下沉淀、“自治”向上拓展,两者在街区交汇。如延吉新村街道依托街区层次的公共服务载体“睦邻中心”,积极探索睦邻片区党建工作机制,整合带动街区内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在职党员在开展共治活动的同时提升居民区的自治能力。临汾路街道还在街区层次探索了群团组织资源集约使用的新机制,将街道的群团工作力量集中在街区使用,使党的群众工作通过共治、共享方法在街区发挥更大效能,使群众自下而上的诉求能更敏捷地传递到街道共治制度框架中。

第二篇: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
作者:梁洁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6期

        [摘 要]本文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势和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社会组织更加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

        [关键词]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
有效参与;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在自身参与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近几年来,随着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和大量社会组织的出现,原来“政社合一”的社区管理模式逐渐朝着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变,大量社会组织开始出现并介入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逐渐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因此,深入研究在社区治理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对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1.1 承接政府职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的职能有了很大的转变,政府不再包办一切社会事务,而是将部分公共服务交给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确保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专业性。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承接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整合社区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成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1.2 社区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与基层政府沟通提供了方便。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是推动社区治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组织为居民与社区互动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桥梁。一方面,社会组织与民众关系密切,可以及时地把民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输入给政府,既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又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了一定的外部制约和监督;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精神传达给民众,使民众加深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政策的执行给予更多的支持。社会组织在这一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过程中,促进了公民与政府的合作,拓宽了公民的参与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培育参与性的公民文化。

第三篇: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前沿2014年第7期 
社会组织培育与社区管理实践浅谈 
杨雪洁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社会组织作为衡量现代市民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其运作情况一直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不同于西方发达 
国家,社会组织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真正的市民社会还未形成,南京爱德基金会近年来开始致力于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笔者通 过在此基金会的实习,对社会组织的运作与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f关键词1社会组织;
社区;
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一

社会组织培育与社区工作 
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 I ̄,(Nanjing Charity Society Development 
Center) ̄爱德基金会发起创办,于2009年1O月正式成立,是为促 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专门建立的机构 培育 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得到了南京市民政局、建邺区民政局以及 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并由建邺区南苑街道免费提供办 公场地,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培育中心向人驻的社区社会组 
织提供多项服务.通过专家辅导、资源链接等,帮助社会组织在机 构治理、团队建设、服务能力以及资源拓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区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运用 好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这个新兴媒介在建设、培育和管理社区机 
构方面的优势,运用社会计划模式解决具体社区问题,着重以问 题解决的角度发现与分析社区居民需求等是社区l_r作者在实际 
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与实际操作的。爱德也希望借由社会组织 的培育壮大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并为老百姓做好实际工作。 
二、南京市助残类社会组织发展情况调研 
进入机构后,我和同伴在机构负责人的带领下,实地了解了 助残类社会组织在南京各个社区中的运作情况。首先我们对即 将进行的调查做了前期评估:采用访谈方式,首先由T作人员到 南京市民间助残机构实地走访,与机构负责人交谈.了解助残_T 作状况;
其次南京现有民间助残机构43家,此次实地走访9家分 
别是:南京博爱安养庇护中心、鼓楼区爱心助残协会、雨花区婷 婷聋童幼儿园、火凤凰助残中心、明 C,JL童孤独症训练中心、萤 火虫助残站、九洲残疾人文化艺术中心、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 
心、玄武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此外,爱德的慈幼院和儿童发展中 心负责人在爱德地下会议室接受了我们的访谈,并与南大的研 究生合作.了解了月牙湖残疾人手工坊的基本运营情况 
总体上看,南京市民间助残机构,发展比较缓慢.机构规模 小,力量薄弱,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发展社区公益、提供就业渠 道与康复服务等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问题是: 
首先,专业素质不高。机构管理者、义T、志愿者.大都未经 
过系统专业训练,凭借爱心加入进来.靠发起人的热情和事业心 支撑。助残组织社会认可度不高,高素质人才不愿意进来.专业 社T以及受过较好训练的志愿者,还是缺乏,因此,助残项目实 
施效率比较低,模仿复制的多,开拓创新的少,残疾人受益面不 大,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其次,残疾人职业培训未能开展起来。助残机构的培训,与 就业机会缺乏衔接。以推荐方式对培训者进行就业安置,效果并 不好,如,鼓楼区爱心助残协会,成立四年来,仅仅推荐成功5名 残疾人到企业工作。残疾人就业难,是社会问题,民间助残机构 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重点是培育他们的就业能力。但多数机构 的培训,只能作为康复训练,如串珠子、烙画等,不能视为就业培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6—092—1 训,缺少系统的与培训相配套的就业扶持计划。 
再次,机构筹款能力弱.缺乏造血功能。助残机构的资金来 源有以下途径:会费、社会捐赠、服务收费、政府补贴等。目前,社 会捐助的动力不大,政府的补贴有限。助残机构筹资面窄.造成 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严重制约助残项目的开展。 
三、关于专业知识的反思 
(一)入驻组织正式化还是非正式化 
在培育中心实习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其针对各个人驻和 想要入驻机构的组织的繁忙工作。社会组织在进入孵化后会接 受领导力培训,接触NGO、社会组织、公益等新知识点,可以开阔 视野,知道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上一些个别化的辅导,在专 业化的道路上就能够再推进一步。在结束培育后,社区机构开始 能独立运作,不需要培育中心,也不需要街道等的帮扶就能扩大 规模,好好经营下去。在实习中我注意到,其实入驻培育中心的 组织并不都是愿意接受培训的。如爱心妈妈关爱团,她们都是闲 暇时间为下岗职T儿女献爱心的小组织,并不想要进行复杂的 项目管理、档案登记等,这样反而成为了她们的负担,也违背了 她们参加培育中心的初衷,这个矛盾一直难以有效调和。严谨的 社会组织评估方法对普通爱心组织是标准化的过程还是负担值 
得仔细考量。 
(二)社会组织是关注培育还是具体实践 
可以预见,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场域,涉及到人与人的交往, 社区工作再深入,也只是提供了一个社区发展的平台.社区能否 
获得真正发展还有待于社区政策的贯彻落实、社区工作者的体 恤慰藉与思路发展创新、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提升和思维方式 转变。拿助残组织来说,爱德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与发展起 具有典型效应的社区组织.至于社区组织在社区内具体的服务 方式、志愿者管理、财务管理等只能给予宏观层面的培育,真正 
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都应是由社区机构的工作人员具体承担 的,培育内容是否应该更深入细致,包括涉及政府政策法规的学 习、人员的具体实务技巧掌握、项目过程评估方法等,是需要进 行现实考虑的。 
(三)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非营利组织等各类公益类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 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但作为第 部门这个暖 
昧区,问题也不断涌现,公众与政府都开始逐渐注意到这一领域 的动态,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亟待建立更为具体可见的社会公信 
力以对社会交代。民间非营利组织运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已成 为日益明晰的行业趋势,因此需要开展针对非营利组织的有效 评估并形成体系以实际规范这一领域T作,使其发挥对社会发 
展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推荐访问:党建 引领 探索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