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菌仪新建项目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集菌仪新建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我国药品食品生产行业的规范化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随着 2011 年3 月,新版 GMP 的颁布实施,我国制药行业在管理理念、生产程序、技术标准、硬件设施等方面已逐渐建立起与国外趋同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但由于国内医药工业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从业人员规范操作意识不足、对程序、证据重视度不够以及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在技术、精度、运行稳定性方面全面落后发达国家 10 年以上,在技术水平上基本仍处于仿制、改进和组合阶段的现状,都成为制约我国药品生产管理体系、技术与操作标准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障碍,从而延缓了我国制药行业规范化进程,我国制药行业在寻求加强与国际药品现场检查公约组织的合作、促进 GMP 认证国际互认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32403.42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595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1%;建设期利息 335.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4%;流动资金 6110.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86%。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929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73486.11 万元,净利润 12016.75 万元,财务内部收

 益率 16.78%,财务净现值 1390.97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3.90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

 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分析

 第八章

 技术方案

 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分析

 第十一章

 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八章

 总结说明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集菌仪新建项目

 项目单位:xxx 投资管理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 72.23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医疗消费水平升级、新医改方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我国政府对医保投入不断加大等因素,会促进制药行业产能持续升级,现有制药企业将增大产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更多新的投资者也将

 加入制药行业共享医药工业的繁荣发展。上述因素都将促进医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制药设备投资也将相应增加。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医药工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国内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保持在 10%以上;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6 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635.86 亿元,同比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 5.02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 0.90个百分点。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8153.29 ㎡(折合约 72.23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49116.36 ㎡。其中:生产工程 29322.47 ㎡,仓储工程5893.96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2946.98 ㎡,公共工程10952.95 ㎡。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集菌仪 40000台/年。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 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 12 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32403.42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595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1%;建设期利息 335.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4%;流动资金 6110.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86%。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25957.48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23713.45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569.40 万元,预备费 674.63 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 929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73486.11 万元,税金及附加 3391.56 万元,净利润12016.75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6.78%,财务净现值 1390.97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3.90 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8153.29

 约 72.23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49116.36

 容积率 1.02

 1.2

 基底面积

 ㎡

 28410.44

 建筑系数 59.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53.93

  1.4

 基底面积

 ㎡

 28410.44

  2

 总投资

 万元

 32403.42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5957.48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3713.45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569.40

  2.1.3

 预备费

 万元

 674.63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35.65

  2.3

 流动资金

  6110.29

  3

 资金筹措

 万元

 32403.42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8703.42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3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92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73486.11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6022.33

 ""

 7

 净利润

 万元

 12016.75

 ""

 8

 所得税

 万元

 4005.58

 ""

 9

 增值税

 万元

 3417.54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391.56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0814.68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6281.9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1960.4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3.90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6.78%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390.97

 所得税后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制药行业新建扩建产能促进新设备投资

 医疗消费水平升级、新医改方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我国政府对医保投入不断加大等因素,会促进制药行业产能持续升级,现有制药企业将增大产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更多新的投资者也将加入制药行业共享医药工业的繁荣发展。上述因素都将促进医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制药设备投资也将相应增加。

 2、制药工业集中度的提升增强了对集成化、自动化制药装备的需求按南方医药研究所 2013 年度评选规则计算,中国制药工业百大企业合计销售收入占全国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生物制剂工业、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五子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45.1%。百大制药企业中化学药企业 52 家,占化学药子行业销售比重的 36.1%;中药企业 41 家,占中药子行业销售比重的 52.1%;成长快的生物制剂企业只有 7 家,仅占生物制剂子行业销售比重的 4.2%,也表明生物制剂行业的成长空间广阔。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为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据不完全

 统计,2014 年国内医药行业兼并重组项目有 250 起以上,交易金额超过 600 亿元。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医药工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国内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保持在 10%以上;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6 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635.86 亿元,同比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 5.02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 0.90个百分点。

 目前,自动化已成为制药装备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与之相应的,药品检测设备必然也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国内相关设备生产企业需要持续加强产品的技术实力,从而在药品检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实施的 2015 版《中国药典》也要求加强质量全程管理的理念,其制定或修订的指导原则和通用技术涵盖了药品的研发源头、生产过程、检测终端等各个环节,以及原料、辅料、药包材、标准物质等多个领域;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将持续是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的长期工作重点,制药设备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相关生产企业除了要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敏感度认知外,更应认

 清责任,以安全精确为制药首要任务,以国内需求为研发导向,促进行业长足发展。

 3、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的可持续性分析

 (1)国内医药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差距明显,将长期处于落后追赶过程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新医改政策实施等多种因素驱动,我国的医药工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医药工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制药企业形成新、改、扩建需求,促使医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 6,299 亿元,相比 2015 年增长 8.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但整体与欧美发达国家制药工业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①市场集中度低。国内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②企业收入规模低、研发投入不足。2011 年,国内百强药企一年的营收总额仅相当于辉瑞制药一家企业的营收水平,2015 年中国排名第一的扬子江药业年销售

 总额约 77 亿美金(汇率按照 2015.12.31 计算),仅相当于默克当年处方药部分年销售额,2014 年国内公开披露研发费用的近 200 家制药企业,半数左右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不足 4%;③药品质量水平不达标。国内多数制药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更多地依靠综合成本优势及仿制药研发与工艺配套优势进行大宗原料药、部分特色原料药及其仿制药的生产,导致我国从化学原料药到制剂 90%以上为仿制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虽然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但特色原料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而由于品种少、规格单一、生产工艺落后、新型药用辅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以及药物制剂的生产设备不足等因素,使得我国药物制剂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即便取得同样的配方,也难以生产出同样疗效的药品。基于上述情况,未来我国医药行业还有很长的产业升级过程,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国家重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行业,全行业的研发与生产投入具备可持续性。

 (2)医药行业新兴领域有巨大发展空间

 全球医药工业除了将持续在传统的化学制药领域保持成长潜力外,在新兴的生物制药领域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医药行业

 投资持续增长。据全球领先的为医药健康产业提供专业信息和战略咨询服务的公司 IMSHealth 统计表明,2014 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已达到 2140 亿美金,市场占有份额也从 2001 年的 10.5%增长至 2014 年的 21.3%,以高于全球制药市场增长的良好态势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技术方面的突破也会加速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新药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制药巨头都瞄准了生物制药这一新兴的领域,争相开发生物医药市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喜人,全球市场份额从 2010 年的 1.7%增长至 2014 年的 2.8%。目前,中国制药行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新版 GMP 对制药企业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促使国内一些知名药企也开始进军生物医药领域。2014 年中国生物制剂市场达到 50 亿美金,与中国总体制药市场增长持平,增长势头仍低于全球生物制剂市场的平均水平,也预示着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据 IMSHealth 预计,到 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生物类似药的发展也日益成为我国药品监管机构不可回避的话题。2014 年 10 月,经过 CFDA 多次组织行业内部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研讨,CFDA 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中国关于生物类似药的第一个指导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其对于生物类似药的定义和适

 用范围、参照药的定义和选择原则、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药学研究的主要考虑点、非临床研究的主要考虑点、临床研究的主要考虑点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我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制造纳入监管规范体系,对促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预计未来,CFDA 还会不断推出和生物类似药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以逐步丰富和完善这一类产品的监管法规体系,从而促进这一细分行业的研发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随着国内外相关法规的日渐完善,以及行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剂市场将会进行重塑,在部分领域,生物类似药替代化学原研药的趋势愈发明显,在一些重要的治疗领域,如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血液类疾病中,生物类似药的医疗价值已被发掘,而慢性病和非绝症治疗中的生物类似药将会很快蚕食原研药的市场;此外,随着未来关注并主动寻求新型治疗方法和治疗信息的开放型、进取型医师的增加,也将对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3)我国药品食品生产行业的规范化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随着2011 年 3 月,新版 GMP 的颁布实施,我国制药行业在管理理念、生产程序、技术标准、硬件设施等方面已逐渐建立起与国外趋同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但由于国内医药工业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弱、从业人员规范操作意识不足、对程序、证据重视度不够以及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在技术、精度、运行稳定性方面全面落后发达国家 10 年以上,在技术水平上基本仍处于仿制、改进和组合阶段的现状,都成为制约我国药品生产管理体系、技术与操作标准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障碍,从而延缓了我国制药行业规范化进程,我国制药行业在寻求加强与国际药品现场检查公约组织的合作、促进 GMP 认证国际互认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国内制药行业规范化的现实状况,近两年我国行业监管部门对制药行业整体监管要求持续提升,在新版 GMP 全面实施并强化监督审查的同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典》也陆续颁布和修订;其中,明确《中国药典》每隔五年会进行一次全面修订,两次修订间隔期内也会不定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要求变化进行政策法规的调整与技术标准的增订。2015 版《中国药典》已于 2015 年 12 月颁布实施,其药品收载内容大幅增加,相比 2010 版药典,新增品种 1200 多个,修订品种751 个,特别对药用辅料标准大幅提高要求,对于无菌药品使用的辅料,明确提出需要注射级辅料或者无菌级辅料,药用辅料品种新增 128 个,增长率高达 97%,并通过药典范例、通则、总论的全面增修订,从整体

 上进一步提升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药典标准的技术规定,使之更系统化、规范化;同时,CFDA 规定增强药典的时效性,从 2015版药典开始,每年将出版一个增补版,随时修订和完善质量标准的内容,可以预计,2015 版药典实施后,将使国内制药企业在分析仪器、微生物检验室改造方面开始新一轮的设备投入。

 而相比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大缺陷,表现为技术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到位、监管缺失、操作人员和生产设施卫生管理意识薄弱等,行业规范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未建立起覆盖食品行业的 GMP认证监管体系。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严重障碍,国家未来必将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力度,促进食品行业在工艺技术改进、质量管控与检验方面的生产设施与装备投资,从而为相关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综上所述,我国药品食品行业的规范化进程依然任重道远,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追赶和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药品食品行业工艺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标准的持续提升和生产、检验装备的不断改造,从而为制药装备行业企业带来持续成长的历史机遇期。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国际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概况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人口不断膨胀,特别是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世界人口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增长,相伴随的,人类对于医药产品需求也快速增长,世界药品市场迅速扩大,制药工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此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药装备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后,国际制药装备市场逐渐形成了以德国博世集团(BOSCH)、意大利伊马集团(IMA)、德国 B+S 化工公司和德国格拉特集团(GLATTA)等知名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制药工业整体增速的回落,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药装备市场增速也逐渐放缓,与此同时,亚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开始快速增长。国际上几大制药装备巨头凭借着多年发展积累的领先的技术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精良的加工装备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迅速抢占了新兴市场的高端产品市场,并一度形成垄断局面。

 2、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概况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制药装备行业起步阶段我国制药装备工业虽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缓慢,20 世纪 70 年代末,伴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国内一些

 小型药机厂应运而生,主要提供一些简易的制药设备与零配件;到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内还仅有三十余家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产品品种数量也相对较少,只能生产国际上 20 世纪 50 年代水平约 300 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装备产品。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的制药装备生产企业达到 400 余家,可生产的制药装备规格达到 1,100 多种。但总体来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附加值较低。

 (2)制药装备行业第一次快速发展 1998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后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并于次年 8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 年修订)》,规定 2004年 6 月 30 日前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必须全部符合 GMP 要求并取得认证证书。强制性的中国药品 GMP 认证对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及环境提出了硬性要求,制药企业围绕着 GMP 要求进行的生产改造,为制药装备行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会。制药装备企业开始围绕制药工艺、制药工程及药品 GMP 认证的要求研制、开发新产品,GMP 的实施使得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品种规格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微生物检测、膜过滤、无菌隔离、灭菌等技术领域开始陆续面向下游市场推出新型成熟产品。

 但在制药装备行业第一次高速发展繁荣的表象下,仍然存在着科技含量低、实用性不强、产品重复开发严重、抄袭剽窃盛行的情况,制药生产线整体自动化程度低、缺乏人性化设计,与进口设备仍存在较大差距。在 2004 年第一次强制性 GMP 认证高峰结束后,制药装备行业的整体需求有所回落,对于部分研发投入少、对技术积累重视不足的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而对于有着较强研发实力、重视新技术开发与积累工作的企业,凭借着性能更高、功能更为丰富的产品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制药装备行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也有所提高。

 (3)制药装备行业第二次快速发展随着第一轮药品强制 GMP 认证工作的结束,2005 年以来我国的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略有放缓。2010 年,新版 GMP 的颁布,推动国内制药企业开启了第二次 GMP 改造。2010 版GMP 主要体现了国家对于制药行业中无菌药品、药品安全保障措施以及质量管理等几方面的重视。相比于第一次 GMP 认证改造,新版 GMP 认证改造的显著特点是制药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中高端装备投资有了明显增长。2010 年以来,新版 GMP 认证对制药企业的要求提高到“软硬件并重”,强化生产过程中数据监控及管理,大幅提高无菌生产标准,并明确要求制药企业需在 5 年内完成设备更换以达到相关要求,进而

 促进了制药行业整体设备的新一轮更新换代,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等再次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 年至 2015 年的 7 年间,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总需求量已经从 187 亿元增长至 559 亿元,2016 年或达 671 亿元,制药装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 年至 2016 年,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销售收入从 89.69 亿元增长至 196.7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一些不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通过低价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而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特别是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制药企业,因 GMP 改造费用对其来说相对较大,在进行制药装备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以价格、交货期等非技术因素作为对制药装备供应商资质与实力的判别依据,而忽视设备的技术差异与技术水平的高低,这种现象造成了制药装备市场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但对于大型的国内外制药企业,因其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因此生产线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技术指标是这类企业设备选型的主要参考因素,这也对国内的制药装备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新版 GMP 改造反映出未来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制药工业企业对于制药装备的要求不断提高,

 设备的更新周期缩短,制药装备整体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前期发展中积累了技术与研发优势的企业将通过内外延伸与上下游整合,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整个制药装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行业的竞争格局、市场化程度和行业内主要企业

 (1)全球制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全球范围看,制药装备行业的国际格局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寡头垄断”特点,即存在少数具备明显行业优势的领头企业,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并制定出了行业标准,而市场中其他大部分企业则根据这些标准分别布局和发展。总体看来,制药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且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其中,德国的博世集团、B+S 化工公司、格拉特集团(GLATTA)以及意大利的伊马集团(IMA)等企业在世界制药装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以及对于医药产业需求的逐年增大,我国医药市场呈现出明显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国外制药装备巨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规模与销售力度,凭借其在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国内高端制药装备的主要市

 场份额。另一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开拓和积累,我国制药装备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中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药装备制造商。但是,由于我国制药装备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多数制药装备品种的稳定性、生产规模与集约化程度较低,不同企业的产品差异程度较小,低端制药装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与制药装备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不同,药品微生物检测、制药用水有机物分析等产品领域,由于是近年来新开辟的制药装备产业细分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类似企业不多,总体数量在 30-40 家左右,且其中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仅生产该细分领域的一种或几种产品,没有形成完善的产品系列,以单一产品独立销售为主,未能构建完整的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

 4、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的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线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药企对于具有特定用途的制药装备在规格、功能、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需求差异,专用制药设备制造商通常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外观、大小、结构、组成部件等进行特殊设计并装配生产,并需要根据药典、GMP 认证等法规政策的修订

 要求,定期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通过研发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

 国内制药装备行业的销售模式通常是直销和经销相结合。制药装备企业除直接面向客户销售外,由于制药装备的销售涉及地域较广、专业性较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该行业形成了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分工,因此亦采用经销模式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

 制药装备行业的持续发展主要由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推动。在国际制药装备市场上,大型跨国制药装备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不断提高创新技术工艺的开发投入,并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市场扩张获得垄断收益;由于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源投入较高,目前主要为发达国家制药装备企业采用。相对而言,国内大部分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仍处于仿制、改进及组合阶段,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优秀制药装备企业也逐渐加大了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逐步向制药装备创新模式转换,向市场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装备产品,尤其在中医药炮制设备领域,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均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

 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

 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制药装备行业是为制药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制药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制药行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都有明确提及。根据上述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国家对制药技术创新、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越来越重视,导向性也越来越强。随着医疗改革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制药装备行业的政策导向性将更强,扶持力度将更大。

 (2)国产制药装备性能的提升为进口替代及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制药装备生产企业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产品种类也较为丰富,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制药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但是全球范围内领

 先的国际制药装备厂商仍然占据了我国制药装备的主要市场,特别是国内的高端市场。

 近些年来,随着行业内企业对于研发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已经逐步掌握了相应产品的核心技术,在产品的品质上与进口产品接近,部分优秀企业在学习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凭借不断的自主知识创新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部分优秀企业的龙头产品在技术水准及工艺水平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相比于进口装备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促使我国部分中大型制药企业开始选择使用优质、高性价比的国产制药装备。

 随着下游主要制药工业企业由欧美地区发达国家逐步向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转移,新兴市场的制药工业企业为了提高产能满足世界范围内的药品消费需求,同时也为了满足欧美等地区对药品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对于高工艺水准的制药装备需求将逐年快速扩大。

 (3)医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维持在中高水平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同时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维护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对于医药产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国民医疗意识的提高,使我

 国医疗保健支出占总体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从而直接带动了药品消费市场和制药装备市场的持续增长。

 2、不利因素

 (1)人才短缺和技术经验不足

 制药装备行业需要制药工艺、生物技术、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该行业一直缺乏雄厚的人才储备,制约了制药装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在制药装备行业所涉及的多个专业技术领域缺乏充分的技术积累,产品研发的技术基础薄弱,给业内公司的产品研发带来了一定困难。

 (2)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制药装备的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整体格局仍然可以用“小而散”来概括,产品质量整体上不如进口产品,使得国内市场对本国企业生产的制药装备的产品质量问题较为关注。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企业可以提供从制剂到末端包装整线设备的服务,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欧美厂商则可以提供包括新药研发、认证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到固体、液体制剂全套设备在内的系列服务,在这方面我国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二、市场分析

 1、《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提高制药设备的集成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系统化成套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加强在线检测、在线监控、在位清洗消毒、高密闭和隔离等技术的应用。扩大应用工业以太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为过程控制、优化操作、智能管理创造条件。

 2、《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紧贴《中国制造 2025》的需求,以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坚持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标准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结合,不断优化和完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

 3、《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严格生产质量管理。全面实施并严格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完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健全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温控、洁净度等生产环境标准,加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文件管理,建立质量

 风险防控、供应商审计、持续稳定性考察、质量受权人等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4、《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制药装备技术:制药产业化自动生产线及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型药物制剂工业化专用生产装备技术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检测产品开发技术。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用于安全监控、产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分析仪器和检测仪器技术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新增“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等要求;同时增加了“总有机碳测定法和电导率测定法被用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等标准中”,并首次引入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2015 版《中国药典》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内容和形式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与国际通行检测体系接轨。新内容全面加强了对药品微生物的监管、控制和检验要求。

 6、《中国制造 2025》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制药装备制造业是从事化学原料药和药剂、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专用生产设备制造的行业,它在医药行业中具有特定的地位,是制药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制药装备的质量和工艺能否适应制药工业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医药工业发展。制药装备行业在整个医药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成了医药工业的基础。

 药品种类和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生产工艺的多样性,而生产工艺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制药装备种类的多样性。制药装备行业共分为八个子行业,包括原料药设备及机械、制剂机械、药用粉碎机械、饮片

 机械、制药用水设备、药品包装机械、药物检测设备、其他制药机械及设备,共计 3,000 多个规格,分别应用于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剂等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与下游医药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制药工业的逐步标准化对于装备行业的推动较大,因此,国内制药工业的GMP 认证对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8153.29 ㎡(折合约 72.23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49116.36 ㎡。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集菌仪 4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929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

 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

 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

 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

 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

 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 10 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 4 条、高速公路出入口 6 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 50%以上,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

 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

 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增加 1.5 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增加 1.5 倍以上;是到 2020 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要加快工业产业调整改造步伐,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中心任务不放松,加快打造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要聚焦以节能环保、信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为重点的“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发展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参考 新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