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


  摘 要: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形式,家园共育问题应当得到幼儿园重视,注重针对性解决家园共育中的具体问题,全面提高家园共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家园共育 开展策略 问题分析
  现代家园共育工作应当建立在统一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家园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只有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针对性的解决好幼儿成长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体系。
  一、家园共育的价值
  1.促进优势互补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繁琐的系统性活动,形成家园共育机制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家长与教师的合力,进行科学化的资源配置。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幼儿第一任教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有效性、氛围性和长期性。家庭教育氛围对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发挥父母对幼儿的强大情感感染力和教育引导力,才能达到促进幼儿更好成长的目标。但是,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家长通常不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时间有限。幼儿园教育是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具有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特征。幼儿园教育可以给幼儿提供专业的教育,可以在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特征的基础上高效开展教育。只有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的教育效果。[1]
  2.保证教育质量
  家庭共育还有助于优化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在必要的家园沟通环境下可以促进家长了解当下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以促进家长更好的接收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现代幼儿教育更注重满足幼儿的个性成长需要,强调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与现状开展综合性的教育,达到促进所有孩子全面成长的目标。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经历的起点,幼儿教育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只有采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方式,实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及时通报幼儿的身心状况,才能科学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实现教育资源供给,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好的分担幼儿教育义务,促进家庭与幼儿園合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效配合,可以满足幼儿成长的现实需要,可以形成完善的教育沟通体系,达到促进幼儿得到全面成长的目标。[2]
  二、家园共育问题
  1.角色定位
  当前存在幼儿教育以幼儿园为中心,幼儿园教师以各种任务形式安排家庭教育或作业活动,家长在心理上处于被动地位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问题。有的家长对幼儿园布置的亲子教育活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存在教育观点相悖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园共育实施的有效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体系,没能给幼儿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幼儿家庭教育不活跃,家长不能充分信任教师与选择合理的幼儿成长规划,因此不利于提高幼儿教育针对性,没能达到共育成长目标。
  2.观念差异
  还有的幼儿教育存在观念差异,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理念日益多元化,家长对幼儿教育往往进行全元化的选择,有些家长更关注幼儿园教育的细节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育观点差异较大,无形中增强了家园共育的难度。而且,当前还存在较为普遍的隔代育儿的现象,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方式有较大的差异,老一辈对幼儿更多的是宠多于教,无形中增加了家园共育的难度。现代幼儿教育面临着多元化选择,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使得教育组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难度增加。
  3.媒介问题
  信息化的社会丰富了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试,教师可以依靠网络搭建有效的家园共育平台。在手机、网站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广泛支持下提高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有效性。各种视频投影设备更方便家长全天侯观察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的频率也不断的提高。新媒体环境一方面丰富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家长实时、随意、突然间的与教师沟通,围绕着具体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探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的秩序。随着家园共育活动的大幅增强,相关的数据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难度也不断提高,需要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共育机制管理。
  三、家园共育的策略
  1.制度化共育
  为了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解决传统家园共育中的问题,应当采用制度化的家园共育方式,形成科学化的家园共育体系,达到提高家园共育效率与质量目标。首先,形成定期幼儿园开放制度,按时接待家长的来访,形成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接触和处理家长问题的方法体系。例如,可以设置周五为家长接待日,设置标准化的家长与教师联系卡,要求家长以科学方式与幼儿保持联系。其次,形成科学的家园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常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对反馈幼儿信息内容。第三,组织开展例行的家长进园活动,在园内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信息情况的通报工作,并且增加主流教育信息的供给,更好的借助微平台等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园沟通的实效性,实现教育理念的科学传播。
  2.创新化共育
  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还要创新家园共育的方式,构建家园共育的科学体系,达到全面提高家园共育质量的目标。首先,组织开展教育理论的沟通学习活动,定期围绕着小、中、大班幼儿的教育成长需要开展家长讲堂活动。其次,组织开展家访活动,由教师主动深入幼儿家庭,开展全面系统的走访调研活动,达到了解幼儿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分析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达到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目标。第三,还要组织开展家园共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幼儿园的春游活动、节庆假日联欢活动、幼儿的趣味运动会活动能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3.针对性共育
  家园共育是围绕幼儿的成长需要展开的,只有采用针对性的共享方式,才能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高质量开展家园共育。首先,针对幼儿的一日活动,幼儿心理情绪方面的反映变化进行沟通,围绕着培养幼儿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智能思维水平,以及幼儿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辅导作用,围绕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家园共育质量。其次,针对培养幼儿的特长,以及家长对幼儿提出的独特希望要求,着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家园公共的有效性,更好的获得家长对幼儿的成长支持,真正的提高家园共育活动的质量。
  结语
  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应当完善家园共育体系,优化家园共育的资源配置,组织开展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围绕幼儿一日成长活动需要开展具体的家园共育工作,达到全面深入配合,解决家园共育问题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1).
  [2]刘晓明.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第2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浅谈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