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结合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围绕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美术元素所展开的讲授、分析和讨论是教学任务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民间美术元素并将此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因此,针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上,关键点就集中在如何巧设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知识,以及使所理解的程度更深,更广更持久。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形态上丰富多样,展品种类和资料齐备。随着博物馆功能升级换代及资源拓展,其对民众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利用博物馆进行公众美术知识普及教育已经非常普遍,这些成功案例为高校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启发和途径。本题以课程主要内容之一,即广西地域民间美术元素的探究为例,分析学生在馆校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学活动深入理解广西地区各民间美术元素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模式升级优化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馆校结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模式;观摩研探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介绍
  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学时三周。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针对中国及各地区特有的或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美术元素赏析学习,内容包括对该民间美术元素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民间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民间美术元素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手法、材料运用等进行较深入的了解,比较各民间美术之间的区别,自由流畅地描述其审美特征,最后能灵活巧妙地将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元素引入课堂教学设计,依托其形式美感转化为课程知识点和教学活动环节,探究美术校本课程的类型和内容及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内容制定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模式建构途径上采取“自下而上”重学生实践为主的探究式教学。设计考虑出发点是,民间美术元素对于当今学生而言,熟悉又陌生,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认识、发现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学会和发现的方法。①校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会利用课件播放图片、视频资料分析讲授,有时会把某些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如民族服饰、竹木编器、剪纸、蜡染等带到课堂辅助讲解,这些物品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感知体会民间美术之美。
  选择某一民间美术元素进行造型语言和美感解析的作业对应着本课教学重点,这要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自己探究为主,因此,教师的挑战在于设计实践活动和探究课题,导引学生作整体或局部思考,使探究“有的放矢”。但是,即便师生双方在课堂多种教法和学法灵活穿插调整,最后的探究实践成果跟教学目标还是颇有差距。本课程着意把改革和调整的关键点集中到探究实践环节中,常用的教学形式有观、摩、研、探。
  (三)探究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观:课堂内民间美术元素资料不够全面、生动和直观,老师引导不具体,学生所观太片面。
  摩、研:“观”不足则“研”无所依。
  探:感受有限,制约了学生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二、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拓展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已经升级换代,形态上包含建筑物、植物园、户外史迹、仿古代生活展示(民俗村),以及视听馆、实物陈列、数字化馆、图书馆、表演馆、档案资料馆等皆可纳入。
  博物馆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使其包含的教育资源也得到极大拓展。这对校内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好的补足。以此次课程校外合作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兼顾对广西周边省份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整个馆区设有广西文化专题内馆、露天展示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等功能区,配有文物标本观摩室、专题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常年陈设展“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陈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铜鼓在广西的历史渊源;“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分别介绍和展示广西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更有很多专题展览,大型的如展示广西少数民族银饰艺术、工艺的文化内涵的“广西少数民族银饰展”;展示广西各民族的织锦、印染、刺绣等工艺的“多彩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精品展”。从壮锦的溯源、功能、图案、工艺四个方面解读壮锦文化,走入壮家的精神文化世界,展示壯族的民族文化的“锦簇花团话壮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锦精品展”;小型的如介绍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水族、仫佬族背带的“外婆送我花背带——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背带展”。
  博物馆的这些资源优势和研析环境是校内课堂教学资源无法具备的,它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到”“摸到”“感受到”甚至“嗅到”民间美术作品,这些“活生生的”体会对实践环节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补充。
  三、馆校结合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广西地区民间美术元素观摩研探活动”课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校内课堂讲授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学生对广西民间美术元素进行造型语言和美感作整体或局部的深入解析,能较好地表达对该美术元素的感受,陈述其审美特征,在馆校两方的观摩研探活动中了解广西民间美术之美,激发学生对广西本地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教师针对校内课堂探究和博物馆观摩探究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广西民间美术元素(观、摩、研、探)实践活动时,各个部分提出不同侧重和要求。

推荐访问:探究 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 美术 民族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