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


  摘要:“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程建设”是要把学校课程建设推向教育改革的核心。乡土资源作为人民的精神家园,是课程建设的“根”。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打造学校特色课程,设置学生真正喜欢、需要的课程,来唤醒学生本能的东西,让他们在对美和优雅的追求中,更好地认知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
  关键词:课程建设;乡土资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3-0062-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已然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反映出了育人方式的转变,体现出深化教育改革将重心指向了学生本位,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程建设”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推出了“三级课程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但十几年后,课程建设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程建设”的再度大力宣传,把学校课程建设又一次推向教育改革的核心。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开发出使得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课程是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在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乡土资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乡土资源是学校课程建设之“根”。
  一、学校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的艰辛
  在学科本位过于强势的当下,要真正落实学生本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些学校几乎没有开设任何校本课程,甚至削减了国家课程中的音体美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有些学校拥有很多课程、很多活动,但是这些课程、活动呈现碎片化状态,相互没有关联,学校没有从课程的角度系统规划;有些学校构架了多维的课程目标,涵盖范围宽广,但是如何将课程与更大层面的育人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还有待深入的反思与行动;有些学校教师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应接不暇,可是缺乏原动力,大多数教师的课程观、价值观没有质的变化,认为学校课程建设就是开发几套校本教材,不能保证具体课程的质量。
  (二)乡土资源的精神匮乏
  2017年7月6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等有关工作,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是因为之前的语义、历史、政治等教材出现过一些重大问题,包括崇洋媚外、造谣杜撰、严重西化等,教材中没有能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甚至与其背道而驰。由国家成立高级别机构,统筹全国教材工作,是因为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先前教材的严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掉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很好,要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乡土资源独特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二、乡土资源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人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
  著名画家范曾说过,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浮躁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浮躁已渗入變革时期转型社会的不同领域、弥漫各个角落。时代急功近利,社会物欲横流,浮躁现象接踵而至,更发展为一种“社会病”。整个社会向市场化转型带来的功利心理、人义缺失、浮躁气氛弥漫,市场化改变了社会,又全面渗透到学校、教师之中。整个社会处于躁动状态,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功利心理使教育者浮躁。在汲汲于名利的浮躁世风催化下,有不少教师迷失了自我,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无从谈起。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强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强力推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广大教师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自信;从乡土资源中认知自我,增添内心深处的自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建设不能丢失教育的“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最终会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
  “本土”“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明的沉淀。乡土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人口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教育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课堂教学不能忽视乡土资源、脱离乡土实际,否则会致使其有“无根”之虞。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关于学校的课程建设有人狭义理解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其实,它的核心应该是课堂教学。学校要思考如何结合地域资源、校情、学情,挖掘资源、整合资源、搭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架、设计合适的学习材料,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学校的课程建设可以是对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设计;可以是学科内的整合,进行整体性学习设计;可以是学科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主题综合课程设计等。所有的设计都应该聚焦到学科的核心素养,准备好资源,搭建好活动支架,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

推荐访问:乡土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