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学创意剪纸课程研究


  摘要: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意剪纸课程引入到美术课堂,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积极方式。美术教师通过开展对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美术课程,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才,使他们的创意思维和美感能力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再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创意剪纸课程;传统文化;新媒体艺术;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48-2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接踵而至,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困局。“全球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种文化通过世界地球村传递,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潮流中逐渐迷失,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渐行渐远。
  2010年5月,韩国首尔市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为:“面向社会的艺术,面向创造力的教育”(Arts for Society,Education for Creativity)。大会成果《首尔议程》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加强艺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对话的作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开展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意剪纸课程其目的是为了突破目前美术课堂中剪纸教学处于静态传承的瓶颈状态,找寻到激活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教学方法。
  本研究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认识:第一,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纳入到广泛的格局中去思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第二,通过课程的研究及实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动手能力和鉴赏能力,并树立起多元文化观念。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中学创意剪纸课程,包含创意剪纸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评价。课程的实施对象是上海市七一中学7年级2个班共87名学生。两个学校的学生多为上海生源,学生有着接触新媒体艺术和前沿设计的多种渠道,对于剪纸艺术与新媒体相结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课程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创意剪纸课程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二、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学创意剪纸课程概述
  (一)剪纸艺术的定义
  剪纸,又称窗花、剪花、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最初把剪纸用于宗教仪式。由于剪纸造型凝练、形式优美,赋予装饰情趣。后来剪纸被用于在节日节庆、礼仪活动中点缀门窗、墙壁等。剪纸通过变形、夸张、象征等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全国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但都体现了具有民俗特点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阴刻和阳刻是传统剪纸的两种基本技法。阳刻是把形象以外的部分刻掉,阴刻靠剪刻的留白来显示形象,另有阴刻与阳刻结合的剪纸。
  (二)中学剪纸教学的现状
  2001年以来,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我国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纷纷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剪纸艺术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总览剪纸的教学活动及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术教师们在教授剪纸课程时,往往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剪纸的知识与技法的讲解上,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让学生照着传统的剪纸去剪,却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在了解剪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元素”、进行创新的方法。
  第二,教师对剪纸的方法仍然停留在剪刻的基础上,缺乏创新与延伸,因而学生的作品缺乏时代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并融入学生自己解读与情感的剪纸作品少之又少。
  第三,笔者通过对《中国美术教育》的研究,发现通过美术教学来保护、传承剪纸的文章为数不少,2007年至2012年就有11篇相关文献,但是研究的角度多还是停留在静态保存的层面上,对活态传承的方法明显认识不足,缺乏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学创意剪纸课程
  本研究中的“创意剪纸课程”是指以传统剪纸的技法、纹样、精神内涵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尝试融入现代元素或创作手法,使其富有时代意义。本研究将围绕“过去—现在—未来”和“自己—他人—社会”这两个主题开发创意手工课程,让学生在体验这两个主题的创意剪纸课程的过程中认识到,通过美术课堂上的学习,他们可以探寻到更多学习、思考、交流的方法,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剪纸作品。
  1、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项单元主题课程活动,不断尝试传统剪纸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现代设计等手段相融合的创新课程,体验审美与创造的乐趣,获得探索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思维和方法,促进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人文素养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激活传统的创意剪纸教学设计及案例
  (一)《我爱中国风——动态剪纸贺卡》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了解剪纸艺术的内容、寓意、制作工艺、传承发展等知识;学生能进行创思和绘制草图,设计出符合传统与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学生能掌握剪纸的阴刻与阳刻,并使用GIF软件制作动态剪纸;在创意剪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激活传统的乐趣,养成热爱、尊重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观念,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欣赏评述。教师用视频《剪花花》作为导入,学生亲手剪出窗花,制成剪纸灯。教师通过展示古今、中外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剪纸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剪纸的发展、内容和特征,通过“连连看”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了解剪纸背后的内涵和寓意。在鉴赏现代剪纸作品的运用时,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之美在现代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二课时,设计草图。学生自主探究各种传统剪纸纹样,并将传统元素融入到草图的设计中,围绕《我爱中国风》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剪纸图案。
  第三、第四课时,剪刻作品,制作动态剪纸。运用阳刻、阴刻的手法去完成剪纸作品,创思动态剪纸的效果,并用相机记录下剪纸的运动轨迹,导入电脑合成gif图片,将电子贺卡分享给朋友、亲人。
  四、结论与展望
  第一,开展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意剪纸课程,使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新媒体技术产生交叉和互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探究创新传承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创意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学生获得的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联结的创意思维方式。
  第二,开展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意剪纸课程,需要从传统中找寻力量和根源,脱离了传统文化之美,创意剪纸教学的精神和内涵都无法立足。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静态保存,却没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那么传统就会与我们失去联系及互动。传统文化是根基,创新传承是手段。只有二者紧密结合,不断加以推进,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生命力。
  “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亚历克斯·奥斯本在《创造性想象》中提出“明智地去思考就是用创意的思维去思考。”由此推想,通过美术教育来传承剪纸艺术、发扬传统文化需要活态传承的智慧,其中,创造力是关键。通过美术教育的力量,坚信我们的学生将会用美术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延续传统,立足现代,联系未来,用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来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董季群 宋春兰编著.民间工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4]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5][美]亚历克斯·奥斯本著.王明利,盖莲香,汪亚秋译.创造性想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刘佳雯,女,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11级美术教育研究生,美术学系美术教育专业。

推荐访问:创意 剪纸 融合 传统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