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变成“抄答案考试”


  摘 要:开卷考试是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必然结果,但在现实中,出现了“抄答案考试”的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开卷考试;思想品德;抄答案
  从20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于乐庆开始提出政治考试需开卷,到1998年上海市率先实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再到2000年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的颁布,全国性的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正式开始,一直到今天,关于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在三十多年中,开卷考试一直被争议着,但是毫无疑问,开卷考试是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必然结果,符合思想品德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本为本和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悖离新课改的现象,让一些学生走入了开卷学习和考试的误区,成为将资料答案变成试卷答案的“搬运工”,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就变成了一场“抄答案考试”。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改变这一现象的几点思考。
  一、看清方向才不会迷路
  曾有幸参加本地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学研究交流活动,聆听了一名教师的一堂课,该教师在本地小有名气,中考成绩突出,课堂教学设计突出活动探究,语言亲和。在之后的评课中,很多教师提出觉得“有点累”,虽说活动探究式教学,但是探究太多,没有系统连贯性,不能行云流水,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问起该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法宝,他介绍的经验是用闭卷的方式对待开卷。平时教学过程中课文内容重、难点部分要求背诵,考试时,分两部分,先做开卷,做好收齐之后再做闭卷。同时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自己尽可能想到的材料案例编写成题目和答案,印编成册,人手一份,这样考试时,有背诵的底子和这本手册,考试岂能没有高分?在座的诸位同学科的教师听了都发出了不同的感慨,见仁见智,但是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已经偏离了开卷考试的初衷。
  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目的在于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引导教与学双方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给学生“松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简单的接受者,也许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可以出高分,但是一个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有创造性的思维,不能或者不敢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只能培养出人云亦云的复读机、依赖虫,甚至是高分低能儿。
  二、有不同声音才能有创造
  如,在笔者自己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思想品德课上,一番讲解分析后教师作总结:我们要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时有个坐在前排的学生冷笑了一下小声说道:“提了也没有用。”后面似乎还有什么官官相护之类的话。对于突然杀出来的“程咬金”,作为教师的我有点措手不及,之后我对这位学生说:“你很有勇气,我上学时学习到这一课时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我没敢说出来。”接着让这位学生谈了他的理由,原来他确实是因为被噪音骚扰的事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收效不好,我迅速抓住这一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反映不能解决问题又该怎么办?这时候的课堂已经活跃起来,很多学生举手发言,最后通过课堂剖析,得出: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全部,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因为这些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权利依然得不到保障,但是只要我们这些国家的主人积极行使并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接着又引出当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能否公开指责甚至谩骂,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正确行使监督权。
  有人说思想品德学科是一个敏感学科,因为它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舆论,有人认为它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符所以空洞,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的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在心里不认同课本知识,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恐怕也很难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所以,对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哪怕是敏感的政治话题,教师都不应一味地求同,遏制学生的想法,甚至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批评打压。不妨换个方式,不仅让他们说,而且创造条件机会让他们一吐为快,也许他们情绪化的愤世嫉俗的言语背后藏着无穷的智慧,也许将来他们就会在解决一些社会诟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抓住任何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机会,同时做好政治观点的价值引领。
  三、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广度,不崇拜答案
  在中考政史考场上,稍微留意不难发现,很少有学生带课本,大部分学生带的都是世面上出版的各种开卷资料,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罗列各种题目,给出相应的答案。于是60分钟的答题时间变成了一场埋头苦抄,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批改过思想品德试卷的教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少试卷的答案几乎是雷同的,这样也直接导致了区分度较低的后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除了学生本身想不劳而获的学习惰性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不到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细节尤为重要,不能在言行中露出对束缚学生创造性的标准答案的崇拜,要鼓励他们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思考、去想象。而且考试试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往往是“题目在书外,依据在书内”,要求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教材的观点,培养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允许“百花齐放”,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潜能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 安徽省天长市实验中学)

推荐访问:考试 开卷 思想品德 莫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