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理论的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经济影响后评价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的项目前评价较多,而对其经济影响后评价则较少。在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经济影响后评价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由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是通过产业链对区域经济或国民经济或部门经济产生经济影响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考虑产业链作用的基础上对这些影响项目评价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后评价;经济影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2-0036-03
  
  一、技术创新项目经济影响后评价的基本含义
  
  项目后评价是对已完成的投资项目或规划等社会经济活动,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回顾、检查和总结分析,判断其合理性、有效性,从中得出经验与教训,用以改善现时管理、指导未来决策的活动。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四方面,即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持续性评价以及项目过程评价。项目影响评价是评价项目对于其周围地区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项目的影响评价应站在宏观立场上,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项目的经济影响评价主要分析和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及国家等外部环境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技术创新项目经济影响后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考察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对国家、地区的经济影响,考察的内容包括: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包括改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提高效益等),对部门经济发展的促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技术进步效益,节约时间的社会效益,收入分配,就业效益。最后,通过项目实施后与实施前的比较,分析项目前评价和项目决策质量及项目实际的国民经济成本效益情况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等。
  
  二、产业链理论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经济影响的产生
  
  经济影响后评价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和系统性。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每个技术创新项目都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系统从大系统中吸取大量的投入(如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同时也向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出(如产品、服务等)。在此过程中,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给国家、部门、行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是通过产业链产生的。
  
  (一)产业链的概念
  产业链理论是由我国学者傅国华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但“产业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产业链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以供需关系、投入产出关系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形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关联形态。产业链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可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产业链向上延伸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或技术研发环节,向下延伸则进入市场销售环节。横向协作关系则是指产业配套问题。
  
  (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实现经济影响的机制
  所谓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通常具有如下特征:(1)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3)项目实施周期长;(4)投资总额或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大;(5)项目实施前和完成后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变化,潜在需求变化大,能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或发展新兴产业,因而导致效益的突变性大;(6)项目的技术风险大,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其中某些方面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是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布点区域乃至较大区域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各方面的现实影响和长远影响的综合评价。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国民经济影响评价是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实施对国家宏观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各方面的现实影响和长远影响的综合评价。这两种经济影响评价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是通过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实现的,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又是通过产业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正是由于产业链的存在才取得了经济的发展。具体地说,不同产业所提供和购买的生产要素的增加,通过产业链,最终表现为所提供生活资料的增加,得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产业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对国民经济产生经济影响则源于产业链的超区域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产业链中各产业对某一产业的需求量。可以称之为产业链对该产业的容量,它决定了该产业在此区域内最终所能实现的供给量。随着产业链的增长,产业的容量也随之增大。对于某一产业来说,如果其规模大于区域内产业链对它的容量,区域内的产业链就不能再满足其发展的要求,该产业就会跨出原有区域,从而加入到区域外的产业链中。也就是说,某一区域内的某一产业既可以与区域内的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也可以与区域外的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甚至还可以超越国界,这就是产业链的超区域性。正是产业链的这种超区域性,使得产业链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经济影响后评价时,必须从该项目对产业链的影响人手。国家技术创新项目产生经济影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显现出的,这是因为产业链具有时间上的次序,上下链环之间有时间先后之分,即从上一链环到下一链环是由于下一产业部门对上一产业部门产品进行了再次的一道追加工序,称之为产业链的时间次序特征。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就是这样通过产业链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性来对区域经济或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
  
  三、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经济影响后评价研究
  
  (一)评价内容的确定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必然使得知识的整合、优化由创新主体内部扩展到所有与创新有联系的组织之间,知识共享开始在产业链的层面上发生,知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也就开始了,其本质是知识资源在产业链中各组织之间进行转移和分配。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准确的评价,就要对知识在各组织之间的存量、属性和转移方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识按照属性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也称为编码型知识,一般指可以编码和度量的、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因此,显性知识易被广泛传播,在产业链中整合、优化得较快,也容易被定量测度。隐性知识也称意会型知识,一般指头脑中属于专业技术、经验、诀窍、灵感的知识,它存储于人的大脑里,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因此,在产业链中整合、优化得较慢,不易被定量测度。产业链中各组织通过知识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同的组织居于产业链中不同的位置,其存量、属性和转移方式是不同的。上游组织被认为是产业技术创新

推荐访问:产业链 技术创新 评价 理论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