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有资本配置的效率与公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资本的效率指的就是资本的配置效率,因此本文选择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国家财务理论,国有资本一方面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即逐利性,同时也具备特殊属性,如控制性和引导性,所以进行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的目的一方面应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国有资本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国有资本合理的配置实现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引导力的实现。因此在研究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关注国有资本配置的公平性问题。
  一、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与配置公平概述 (一)资本配置效率 资本配置效率就是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配置,在不造成某些资本的优化配置程度降低的条件下,就能使另外一些资本配置的程度提高。这时的资本配置就具有资本效率。所谓有资本效率就是资本运作的效率,指资本资源分配存在着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现存经济体而言,在资本的配置上,不存在其他资本的可行配置,使得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至少比初始的满意程度严格地最高,那么这种资本配置就是最优的。
  (二)配置公平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公平的含义,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公平就是配置公平,是某种资源的配置公平。根据这个观点,本文中所研究的公平问题就是国有资本的配置公平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大部分文献研究比较多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事实上资本的配置是生产要素的分配,但是由于国有资本除了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之外,还具有其特殊属性,所以公平问题也是研究国有资本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配置公平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产业公平、区域公平与代际公平
  二、基于国家财务视角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国有资本配置优化战略
  (一)产业方面:进退有序战略 国有资本产业配置的调整实际上就是一个“进”和“退”的过程,应当按照国家财务投资论的指导思想,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使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以下几个行业: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合理收缩中央企业分布范围,使国有资本集中投向特定产业链中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或需要重要控制的基础产业、基础服务、基础设施、基础原料、关键技术、关键工序等。二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通过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产业进入门槛高、国有经济控制力较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基础性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未来主导产业,形成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先导和带头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骨干力量。
  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来看,国有经济应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对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可继续保留;对不具优势、效益差的国有企业应尽可能从一般竞争性产业领域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城乡居民日用生活品、享受品生产的领域;一般采掘、加工业领域;商业、服务业领域。
  (二)区域方面:结构优化战略与资本引导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沿海和内地之间的非平衡增长.形成了一种梯度开发格局。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出现有规律的梯度差异。这种格局的好处是:东部地区可以首先发展起来,在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优势,然后将这些优势按照梯度逐步向中部和西部转移,“先进带动后进”,逐步缩小地区差异。
   国有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是在资本向中部和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成为先导力量,以解决不平衡增长向平衡增长的转变中外力不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本仍然要按照资本的一般属性,实现资本的增值。 国有资本在中、西部地区的布局也并非平均用力,而应当由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投资。在国有资本区域布局方面,应当以基本的区域资本配置理论为指导。在局部区域形成一种非平衡增长的格局,并进而利用扩散效应带动经济整体平衡增长。
  一是国有资本的引导力:产业集群。国有资本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投资措施之一,就是结合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内在规律,在不同的区域引导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国家财务引导区域资本形成产业集群的战略可以通过投资创建核心企业,并进而引导区域内形成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来实现。核心企业是这类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在这类产业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在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核心企业)周围,核心企业控制核心技术(包括品牌、商标、专利等),主要进行终端产品的组装和生产技术难度最大、附加值高、对规模生产十分关键的配套产品,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要求低、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一般围绕核心企业生产批量较小的零部件、半成品。以青岛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的胶东半岛家电产业集群、以重庆嘉陵摩托集团为核心企业的摩托车产业集群都是此类产业集群的范例,在这些例子中,国有资本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引导区域资本投资于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区域内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全球资源流动、商品流动、价值流动的链条。任何价值创造活动必然是作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而存在的。如果投资于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不可缺少而又适合自身特点的环节,对于此项投资而言,这一环节就是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包括:具有垄断性质的环节、能够创造超额利润的环节、适合专业化外包的业务环节。
  (三)国家财务投资、分配方面:经济公平国家财务战略 为了解决国有资本区域配置的不公平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从起点公平来看,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中应当有一部分再投资到经济落后地区。在我国,国内资本积累主要是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的。在促进二元结构的转变中,控制效率体现在为落后地区的生产要素提供参与竞争的起点公平。因此,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再投资,应当有一定比例投入到中西部和农村落后地区。当然,这种转移投资是以资本增值为目标,注重效率的财务行为。在投资中应当注意形成地区的独特的产业集群和经济竞争力。二是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对象包括国有资本经营的利润和国有资本产权转让收入。收益的主要部分应当用来再投资,小部分可以转化为基金,类似于股利分配,用以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福利。再投资应当以增值为基本目标,这是实现经济公平的第二方面——过程公平所要求的。国有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经济活动,在以最大程度的获取增值为运行目标方面,与其他任何形式的非国有资本遵守着同样的规则。因此,国有资本收益的再投资,要实现经济公平,也必然的以增值最大化为基本目标。三是经济公平的第三个方面是结果公平,即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产出要与投入相匹配,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应当与它们的投入相匹配。如果生产要素投入得不到其应得的那份报酬,则必然会影响效率。反之,在分配中实现了结果公平,也必然会提高效率,有助于总产出的增加。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中也要体现结果公平,体现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分配的要求。在承认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的前提下,应当进一步明确各种生产要素要以贡献大小参与分配。
  (四)代际方面: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国家财务投融资战略主要包括:一是可持续发展下的资本引导战略。国有资本由于其特有的引导性,应该率先投资于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短期效益较低的产业或行业。经过一段时间,带动起这些行业的发展和投资回报率之后,可以逐步引导其他资本进入这些行业。这些产业或行业现阶段有:农业、生态工业、绿色产业、知识服务业,环保业等。二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融资战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下重新审视我国目前的融资制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及改进的空间。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入“生态”因素,建立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在企业融资中大力加强环保评估、创建环保银行、建立专门的环保评级制度、发行环保有价证券等。
  (编辑 杜 昌)

推荐访问:试论 国有资本 公平 效率 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