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美学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审美表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运用一方面是为受教者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向受教者传播和引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因此,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更具美感,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升受教者的学习兴趣,美学运用的价值至关重要。
  【关键词】:美学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美学运用的概念界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运用是更贴近实际效用和较为开放的方法体系,但由于目前对思政课美学运用的涵义及理论建构体系还有待思考和研究,因此,本文将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的概念进行界定: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旨在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提升受教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力求使受教者能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足点是立德树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满足受教者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是其目标所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人,但也要依靠人。因此,既要发挥受教者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要注意尊重受教者的合理选择和要求,拒绝一味说教式的灌输,应坚持调动“施受”两个教育主体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也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既满足受教者的审美需要,又能将知识通过审美手段传递给受教者。在此基础上,以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为中心,试图将人的能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受教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教学的实施手段,它还对教育教学效果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满足受教者知识需要的同时提升受教者的精神境界。美學运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载体所具有的工具和技艺的价值,在课堂教学的方法范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同时,对受教者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并培养和陶冶受教者美的人格是另一关键价值所在。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借助美学的观点以及运用审美意识和审美手段,可以使受教者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学习形成一个自觉的过程,并通过这种自觉的学习过程去体会思想政治理论之美、逻辑之美,从而获得人生智慧。所以对受教者的审美教育和审美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验,更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
  第三,美学运用不同于美育。思政课的美学运用虽与美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首先,从教育层面上说,美育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相平行的教育,而美学运用更倾向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途径,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范畴。其次,“美育把人的审美活动与美的创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审美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审美教育。”[1]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将美学的基础理论和借助美学观点的功能价值规律相结合。再次,美育的任务是针对对象的审美教育,使其树立审美观,提高审美感受力,塑造完美人格;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的任务是促进课堂效果的改善,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追根溯源,美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有可鉴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是研究美学运用的起点,也是美学运用的历史借鉴。
  目力所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运用就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借助美学理论,运用审美理念及审美手段创造的富有艺术性、审美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方式方法的总和。”[2]思政课的美学运用活动中所蕴含丰富的美的因素,它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在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受教者的精神境界,塑造受教者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
  二、美学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一)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指,“自然界中原來就有的,不是人工创造的或未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过的物体的美”[3]。美的自然事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如高山、大海;另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如园林。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运用自然美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一方面,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情感不同,所反映出的精神品质也不同。因为,一定的自然对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和人相似的精神品质。我们曾学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是利用松柏来代表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存在和发展的,在自然环境的中释放学生的思想自由,启迪人的灵感,并且环境的好坏和美丑都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既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借助外部环境之美激发学生兴趣,释放人的自由。现如今一些高校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古迹或爱国教育实践基地,当人们走进它时,会不禁想起那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牺牲的血和泪,会不禁感叹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教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说,通过美的反作用,教育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借助外部环境美,营造美的氛围。
  (二)社会美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更是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于社会美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美指的是,“整个人类的生长前进的过程、动力和成果。”[4]而狭义的社会美,则指的是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和社会人物的美。然而,在这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学运用所要讨论的,是狭义的社会美。
  为了让教材内容的价值之美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也为了满足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巧妙运用社会美的内容,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精彩、励志或感人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等实际案例将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而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理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人物之美也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能够“见贤思齐焉”。这如同现在社会上的“明星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他们的一言一行会被很多人效仿,因此,要充分发掘典型模范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提升榜样人物、事件情节带来的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社会美对于唤醒人的道德情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方面极具教化功能。它强调对人心的教化,从而使现实中社会美德的实现不再是一个牺牲自我的痛苦过程,而是人们提升内在自觉的道德规范、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体现了美好德行对于社会的教化作用。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用在 重要性 课教学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