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特殊“谈判桌上”的外交较量


  谈判是一种达到本国国家对外战略利益的一种外交方式。但如果失去了和平谈判的条件,要想实现不平等的国家目的,就会选择战场式的“谈判”。而这种“谈判”的过程与结果,和在谈判桌上依仗远超对手的强大国力恫吓、压迫弱国接受其条件,在本质和实现的结果上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军事和外交都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它们都绝对从属于本国的国家战略,而本国的国家战略是必然要从属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外交和军事行动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都是本国的国家利益,都是实现本国政治延伸的目的!
  1937年7月7日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远东地区最重要的陆地战场。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手段,不仅仅是日军与中国军队血战于正面和敌后的广大战场,还运用了建立伪政权、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诱降、经济封锁、战场后的空袭破坏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这里,军事手段并不是目的,而使中国投降才是日本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战场有利的情况之下,日本的第一次近卫宣言就非常强硬,甚至在战前就曾经发出狂言:“只需15个师团的兵力,三个月的时间,就可灭亡中国。”可惜,仅淞沪会战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当在战场开始出现颓势时,他的第二次、第三次近卫宣言就开始变得暖昧起来了。
  可见,战场的胜负,直接关乎两国外交交流的态度。战场的胜负是谈判的砝码。战场就是一张“谈判桌”,决定着两国的国家政策的走向。桌子换成了战场、谈判官换成了将军、随行的外交人员换成了军队、桌子上的唇枪舌剑换成了战场上的血肉横飞。外交辞令的恫吓,并不比战场上的血腥更让人愉快!以实力为基础的外交恫吓,与战场上的你死我活一样令人讨厌。
  当然,和平、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不在此列。
  对外军事活动与外交
  日本著名史学家信夫清三郎先生在其编著的《日本外交史》上提出的概念:“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形式表现的阶级利益),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国家对外活动”,这里就很明确的阐明了外交的基本方式,一切对外手段的运用,都属于外交的范畴。
  大量关于外交的论著中,虽看到有把军事行动、经济制裁等手段的运用纳入到了外交的范畴之中,但是对于单独研究军事手段作为外交手段的研究还很少,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运用军事和经济等复合、多重的外交手段,在不对等的外交活动中,则往往会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实现强国更多的国家利益。
  处于交战中的国家,对方都可以在对方的兵力数量、用兵方向、使用的兵种和部队番号、什么样的将领、宣言、与第三方各国的交流(如缔结联盟或中立条约,宣战还是媾和……)、国家动员情况、国内的战时政策等等表现。(综合这些信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方的战略意图。促使对方作出回应,而根据对方的回应,再决定己方下一步的动作。
  从而在两国或双方集团的一步一步的试探、交锋之中,决定了战争的规模到底打多大、怎么打、妥协还是坚持到底,这些都会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以上种种,就可以在这个特别的“谈判桌”上判断出各自的条件和底线,进而“谈”出最终的结果。
  互派使节、谈判等等外交方式,是一种在和平的、友好的条件下进行的“和平接触型”外交。随时了解他国对某事件的意图和基本原则。提出本国的意图、原则。则双方都在从自己的本国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条件,在不断地交流或者叫谈判中,达到互相的有限度的让步或妥协,来实现各自的基本战略目标!
  而在谈判中,双方都会考量对手的实力、对手所说条件或者说是意图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大、第三方的反应(有的甚至也会涉及到第三方的利益问题)、对各方面情报的收集。这些都是要在谈判桌之外、在背后战场上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不断地谈判,不断地考虑对方的意图和决心,在各种条件下综合考虑,这也是谈判常常中断、常常拖延很久的原因。
  如何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是战是和、是强硬、威胁还是妥协、退让?这些都是要在外交谈判之外的地方商量、考量好,考验的是整个国家政治精英们的战略思维能力、情报收集能力及判断能力。可不是仅仅在谈判桌上的那几个小时或几天!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直接参与谈判的個人优秀水准的积极作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国家(或所处集团)实力的较量!
  而在双方在断绝外交关系的情况之下,在战场上的、以暴力方式的“交流、接触”也是在进行一场“外交谈判”!在战场这张特别的“谈判桌”上,用的是暴力手段在谈判。这同样需要在战场之外,考量对手的战略意图、综合实力、决心、国家或民族的情感、意识形态和情报的收集、整理、汇总等等,再结合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对比双方。这是敌对双方都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中、日军队相持阶段在战争场上的“谈判”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日本的战略意图很明确:推翻国民政府,建立一个傀儡政权,以达到其吞并、控制中国的战略野心。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就是谈判为辅,军事行动为主!而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日方发现初期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成本巨大,所以对重庆国民政府以“诱降为主,武力打击为辅”的方针,这一时期的表现,就是谈打结合。
  而两张谈判桌的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做日本在中国的代理人!中日双方的军事行动,也是在谈判。日方,要在战场上迫使中方接受他的条件;而中方,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不会在日方提出的条件下屈服!日本虽发动了侵华战争,但两国都是在“战而不宣”!可是实际的情况是,所谓的和平的外交方式却早已经终结了。
  在淞沪会战进行的过程之中和战役结束之后,日本已经意识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已不可能实现。此时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之中,长期无法自拔。“北进”计划已经因为日军在苏联远东地区连续吃了两次败仗,和在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此时的日本已经到了“日本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的光景。在这种情况之下,长期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中,会极大地影响“南进”战略目标的下一步部署。

推荐访问:较量 外交 桌上 谈判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