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摘要】当前,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并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考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为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有效现实途径,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发展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贡献主要是通过五个“新要求”,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个角度演化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范式,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发展途径。
  一、通过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具体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为人的全面发展所创造的一个稳妥式的发展环境。当前,和平、宽松的社会氛围和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离不开各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而这一切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并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运转,以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结合拓宽人民利益表达渠道,我国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征程上作出了重要的探索,在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基本经验借鉴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信心。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则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质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行使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这也充分反映出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对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民主政治保障前提。
  二、通过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纯思想层面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是要在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中去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人们就不能单纯停留在理想预设的发展状态和范围内,而是要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去谈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这是科学的、先进的或新的发展观。”这也表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对人民群众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来做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要以当代人和当代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最基本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人的发展植根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为人的全面发展找到适合生长的一块良性土壤。
  三、通过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必须依靠一定的文化支撑。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帮助解决了人们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无法对人们应当作出何种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具体指导,这就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因为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思想素质通往现实的一座必经桥梁。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这就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根于中国当代发展的实践土壤上,给予冷静的思考与现实的研究所探出的文化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筛选优秀的文化凝聚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补一剂文化发展的良方施高效的素质提升之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驱动力。
  在文化对人的品质具体塑造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文化以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呈现,静态的文化是已经形成规范的文化体系,包括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成果,动态的文化是现当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与形成新文化体系的具体过程,所以,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从这两个维度去加以把握,一是既要吸收优秀传统精神文化,二是又要通过文化创新来再铸辉煌。同时,要把培养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参考标准。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四、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一种历史科学,都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来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分析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形势的理论创新结晶。又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立足中国国情所做出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创造性决策。同时,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一定的“内生源”,这个内生源就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具体的发展实际,是着眼于全国各族人民追求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现实需要,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住人民切身需要的这根线索,从整个宏观层面为社会发展方向画图。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个内生源中,本身就包含了人们追求自身全面发展这一价值诉求。同时,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要求不断得到满足,为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好各种发展条件,人力因素的发展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备的人才资源。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是一种共“时态”的发展关系,即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五、通过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发展的产物,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证实自身价值,协调促进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未能给人们带来普遍的福祉,相反,还产生了一系列环境破坏,能源匮乏,生态失衡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于是,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操作路径规划中,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策略,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相应的环境改善统一起来。积极布局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方式,由传统的依赖自然资源以求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拓增长。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目标,建立动态的环境保护预测、分析、反馈机制,这些举措实际上也是把人的发展融入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人的生态伦理素质来推进生态良性系统的建立,深化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经过反思性建设所具有人文意义的良好生态环境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耕田. 发展哲学——21世纪的主导哲学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1),3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77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02.
  【作者简介】
  陈彦名(1989—),男,汉族,四川巴中人,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推荐访问: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途径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