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重难点归纳与解析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gw/zsgw201107/zsgw20110707-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gw/zsgw201107/zsgw20110707-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gw/zsgw201107/zsgw20110707-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gw/zsgw201107/zsgw20110707-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gw/zsgw201107/zsgw20110707-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gw/zsgw201107/zsgw20110707-1-l.jpg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对分封制的全面认识
  1.目的:巩固、扩大周王室的疆域,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④周初主要分封国:晋、卫、鲁、齐、燕、楚、吴等。
  3.评价:①积极作用: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王室统治得到加强,周朝势力范围得以扩大。②消极影响: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易形成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对周天子的统治构成强大威胁。
  4.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分封制强调统治集团内权力的分配方法,宗法制则说明权力分配的依据。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的,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即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2.目的: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特点: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矛盾突出。
  4.产生原因: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②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防止地方割据和镇压农民起义。
  5.内容:①君主专制。秦朝:确立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朝:重用近臣以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建立三省体制;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分化事权;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②中央集权。秦朝: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汉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北宋:强干弱枝,重用文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废行省,權分三司。③选官制度: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至清:科举制。
  6.评价:①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②消极影响:政治上,易形成暴政和腐败,不利于政治民主;经济上,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思想文化上,易形成文化专制,从而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列强侵华
  1.阶段特征:
  2.重要条约:①割地:《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南京条约》,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③通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商埠;《天津条约》:开放沿海沿江十处为商埠;《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经济特权:《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准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⑤政治特权:《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⑥军事特权:清朝官吏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⑦文化特权:《天津条约》: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二)抗争求索
  1.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2.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革命史):
  3.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大会议:1921年,一大,中心任务:讨论党的成立,制定最高革命纲领。1922年,二大,中心任务: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制定最低革命纲领。1923年,三大,中心任务: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中心任务:纠右。1935年,遵义会议,中心任务:纠“左”。1945年,七大,中心任务: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心任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一)民主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并且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各项事业的权利。②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与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曲折历程:
  3.启示:①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程序,避免因领导人的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即要实行“法治”,而非“人治”。②完善法律制度,约束公民行为,使法律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③加大对公民法制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公民“知法守法、自觉维法”的意识。总之,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
  (二)祖国统一大业
  1.问题由来:①香港问题: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②澳门问题: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553年骗取了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50年代强行租占澳门。③台湾问题: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从此割据台湾。
  2.解决方案:“一国两制”。①形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方针;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蕴涵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②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长期不变。③实施: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未决问题: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7年,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三)对外关系
  1.根本目标: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从不谋求对外扩张和霸权。特别是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述情况决定了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就体现了这一外交目标和思想。
  2.发展历程:
  四、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一)对希腊民主的全面认识
  1.背景:海洋文明是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多山多岛造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民主环境,众多良港为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商业基础。

推荐访问:发展史 难点 归纳 政治文明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