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和生活相联系。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事件和现象来学习地理,会为地理理论找到合适的载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理论 实际 新闻 现象 资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逐步提到日程上来,高效课堂的口号日益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通常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以前,在教学中,我对文本知识讲解较多,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理论讲解,这样的课堂当然不能吸引学生,课堂效率自然难以高效。
  经过对新课程理念和周围人的学习,我认真研究了地理科目的知识特点,发现地理学科知识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紧密相连,我尝试着把地理课本上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利用课本,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从而创建一种受学生喜爱的新课堂形式。
  一、让新闻走进课堂
  4月1日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有这样一则新闻:二十国的国家首脑将于4月2日会集英国伦敦进行G20国峰会,共同讨论经济危机问题,并要为抑制经济危机作出努力。在备课时,我把这一内容加进去,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这次峰会说明了什么问题?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了解到国家的实力是促使政治地图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国之所以备受各国关注,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增强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日趋受人关注。“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是“多极化”在当代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多极化”就是二战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结果和趋势;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一超多强”,并呈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合作和冲突是国家间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等等。有的学生的回答非常到位,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课堂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二、把社会现象引进课堂
  社会每天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把其中相关的事件引进课堂,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看到一则报道:福建的一家鞋厂到江西落户。我让学生用当前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释他们的这种做法。同学们对这种带有现实性质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小组合作,根据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条件,即珠三角区工业区位分析,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过程和特点、产生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危机的蔓延,对中小企业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变化——发展中西部,对中西部企业的优惠政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民工荒日益严重的现在,要么产业升级,要么向劳动力富余的中西部转移。在讨论过程中,深化了对理论的掌握,也学会了利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三、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地理课本中的有一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教案。例如,学习《城市的交通运输》这一节时,就利用滦县和唐山市的交通道路来代替课本上的其他地区的交通图,从而来了解掌握城市的交通道路分布原理。教学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案例不同,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因为学生结合自己熟知的地方去学习,有了思维的载体,更直观,更形象,新知识也被赋予了更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探究的心理就更强烈,有利于新的课堂生成,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总之,我们把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可以解决、解释生活的问题和现象,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动力。

推荐访问: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