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


   摘 要:首先分析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继而指出加强和改进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最后探讨其改进路径。改进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运用现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关注已被显性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还要积极开发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回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多次强调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学者们也主张要关注思想品德的隐性教育,比如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各科教学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其追随者科尔伯格更通过公正团体模式将隐性德育付诸实践。我国学者张耀灿等也指出,“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1但现实中,我国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理想。
   1.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先天不足。有学者在福州五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在课堂里完成的”2,这种现象在理工科院校中同样存在。理工科院校更重视专业技术,其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中人文性的部分较少,这造成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大缺失。
   1.2部分原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运用过程中被过度显性化、形式化。例如,社会实习和实践原本旨在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和良好的纪律观念及服务意识,但有些高校盲目将过多的社会实践提升为必修课,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业负担,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和轻视心理。另外,社团活动和校园文艺比赛等也由于制度或操作上的不当导致教育效果弱化。
   1.3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理工科院校对网络和突发事件等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注度不够。网络在拓宽和加深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同时,加剧了价值冲突,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和心理危机,现实中的突发事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但理工科院校在网络和现实突发事件面前的反映速度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2.改进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完善理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需要综合、想象、直觉、类比等发散性思维,这与理工科学生惯用的聚合性思维方式相区别。心理学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有助于创造力的形成。因此,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科学创造的双翼,两者协同训练,既能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2.2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网络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理工科大学生能够积极通过各大网站和论坛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但不难发现其中一些学生的评论或脏话连篇,或语气激昂、观点偏激,其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通过网络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达到这一教育目的。
   2.3有利于增强理工科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均保持良好状态的人。但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给理工科学生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少数学生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美好的环境感染人,以积极的精神鼓舞人,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能促进理工科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2.4有利于引导理工科学生的人生选择
   鲁迅先生曾因在一节生物课上看见画片中麻木的中国人,最终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他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国民的精神。他的话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而其实际行动,则进一步说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人生选择的重大影响。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理工科学生选择更有发展和贡献的人生道路也有重大作用。
   2.5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国外学者纽曼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3 爱因斯坦主张学校“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4 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运用精神力量去弥补物质财富的暂时不足的重要性。因此,理工科院校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加强理工科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和谐与稳定。
   3.理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途径
   3.1充分运用现有隐性教育资源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习风气、校纪校规、教师言行等是重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工科院校应注重对其充分运用。首先,教育目标隐蔽化。理工科院校应将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实际问题抓起。其次,教育内容具体化。理工科院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穿插到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其未来工作的社会和伦理的影响,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再次,教育方法多样化。理工科院校应加强对古今中外教育方法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促进教育手段的丰富和改进。
   3.2关注已被显性化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
   俗话说“过犹不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强调和重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因此要促使已被显性化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比如学校应从制度和操作层面上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正确指导:在安排和设置课程体系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安排实习和实验;积极做好管理工作,尽量协调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实习和实验时间;认真总结并解决实习和实践中的问题。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弥补大学生社团制度和管理漏洞,如严格考察社团活动内容,根据其实际工作成果来进行学分奖励加分,建立适合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激励机制等。最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主题鲜明、主旨明确,具备一定教育意义,避免流于形式。
   3.3积极开发里工科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
   首先,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占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合力维护校园网的建设,结合教学管理制度,调和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的矛盾。其次,努力探索新的网络教育方式。除了以教师引导教育为主,还可以尝试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来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再次,教师自觉提高网络技术,改进教育手段。高校教师应熟悉网络知识和技能,主动运用网络资源,把握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树立和巩固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权威形象。最后,及时更新跟进网络信息发布。教育者应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道,尽量在第一时间公布动态发展。社会媒体、政府部门和高校信息网络要形成一股合力,在突发事件中及时控制局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细节上体现出高度的敏感性、灵活的反应力和强大的引导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改革开放3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1期.
  [2]江立成,姬泊,程家福.《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模式与运用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3]王勇.《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新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第1期.
  [4]吴小龙,李德平.《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微》[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7月.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继承与发展——评祖嘉合新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1期.
  [6]陈锦晓.《浅谈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及培养途径》[J].郑州纺织学院学报,2000年6月.
  [7]郭树东,关忠良.《略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7卷第1期.
  [8]王强.《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缺失与建设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8月,第11卷第4期.
  [9]沈雪妹,谢钢,刘水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性回归——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J].江苏高教-德育天地,2003年,第4期.
  [10]刘威.《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
  
  注 释: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P326.
  2.丁国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弱化的归因分析及矫治对策[J].新西部,2007年,第8期.
  3.徐辉,顾建新.纽曼及其《大学的理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4期:p23-p24.
  4.爱因斯坦.论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1期:p42-p43.
  
  作者简介:
   周珂(1988-)女,陕西西安人,合肥工业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论理 隐性 工科 思想政治教育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