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成长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的改革引起了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年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培育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了“兴国之魂”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炼,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①。
  在青年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成长,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加强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众多的价值观中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居统治地位,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必须要长期遵循这一基本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绝大多数人的精神纽带,支配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是全体国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②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呈现加速的整体性跃迁,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形式和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国民的经济观念和文化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面对着各种价值观的交相杂陈、碰撞激荡,青年学生这个走向成熟但是尚未成熟的群体,由于自身鉴别力尚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无所适从、迷茫、模糊甚至矛盾、扭曲的价值观。这迫切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他们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凝神聚力走正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具体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人民指明了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加强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意识形态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并竖立其上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的,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化的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安全,是指这种观念体系不受侵害,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这一点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长治久安。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审视当今国际形势,世界仍处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和竞争的局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存在并长期激烈争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一直在对我国进行渗透,尤其对于处在经济、文化更加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下中国,政治环境更加宽松,思想领域更加解放,信息传递极为快捷,人们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这种形势下,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强势蔓延,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威胁,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作为,需要找到一个正确有效的着力点,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这一着力点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在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系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流砥柱,对其他观念具有吸引、凝聚、引领、维护等重要功能。它对于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病变”的价值观念,具有帮助其复苏并重新滋生的功能。青年学生往往是社会变革中的活跃分子,在他们中间加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力度和时效性,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也需要对他们加强价值观的培育。培养什么人、遵照和依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人,是青年成才教育的重大课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能不同的行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就是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需要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法治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而这些综合素质成长的内驱力则恰恰来自于个人良好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对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取向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十八大报告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三组词分别概括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国家层面上,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最高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上,以培育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规范社会为关键价值氛围;最终的落脚点还须放在公民个人的价值取向上,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体现出了逻辑上的完善性、内容上的层次性、实践上的可操作性。青年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重要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在道德层面引领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还在国家观、人民观、科学观、集体观、职业道德观、利益观、法治观、人生观等多个方面为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导向作用。加强这方面的培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有力保障。
  影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前文所提及,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要在几十年内完成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完成的任务。以这样快的速度前进,相对容易完成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积累,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从历史上看,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③。因此,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势必会出现一些短期内难以消化的矛盾:物质文明快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同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旋律占主导地位与悖于时代潮流的各种低俗文化和社会思潮并存;先进人物、平民道德模范大量涌现与官员失范、腐败案件频出、诚信危机、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缺失同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并存;社会大局稳定与局部地区突发事件同在等等。这些都影响着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和稳定。

推荐访问:引领 青年学生 成长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