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摘 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
  尤为重要。目前,此项工作仍十分薄弱,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描述、原因分析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阐述,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 新途径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对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各类调查多脱
  离实际,缺乏实施性、应用性研究,未将此项工作列为一个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系统工作来谋划。因此,所得结论往往是整体情况,无法体现出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科建设方面亦较为薄弱落后于其它学科。
  贵州省各高校把开展以思政教育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宿舍、进学生社团为主要内容的“三进”活动,
  作为一项重要措施予以推行。如: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原贵州工业大学)设立了党校网络信息系统,将传统的党校教学模式转变为网络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进行考试,使党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参加网上组织生活、思想汇报、查询党费交纳情况等。现在大学生因录取方式、家境贫富、兴趣志向的不同而异。如:贵州师范大学同一间女生宿舍有的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柜子里塞满了时装,有的则是简洁得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件。有的贫困生不大合群,强烈的自卑感给其大学生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相反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却又显得过于的张扬和骄傲。思政老师们走进宿舍,与学生真心交流,深入了解,解开他们的心结。贵阳中医学院一位学生在受到打击后有轻生念头,是思政老师与她促膝谈心,助她重拾信心。贵州财经学院学生张某一次意外摔断腿骨,班上学生党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他安慰和希望。社团是沟通师生的重要桥梁,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通过社团即时反馈到学校。贵阳医学院现有11000多名学生, 学生社团注册的将近20个,人数3000多,占学生总数的30%,利用好这块阵地,对于思政工作的开展很有利。在贵州民族学院,一个由学生自发组成的“科学发展观研讨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通过“三进”,各高校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正在形成。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现代科技传媒技术和网络的迅速普及、各
  种思想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交错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加紧了对高校学生的争夺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道德成分缺失、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新特点,即“五强五弱”: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进取心强,辨别能力弱;社会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机制尚需健全。调查显示,认为课程体系科学的占4.2%,较为科学的占49.8%;认为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的仅占7.1%,而认为一般的则占45.6%,不强的占到22%。认为目前的“两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很好的仅有12.6%;认为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一般和一般以下的占到87.4%。2.高校扩招及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压力增大,学生工作任务随之加重。3.思政工作队伍状况与强化思政教育工作要求不相适应。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既提供了重要前提,也产生了附面影响。5.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压的问题突现,社会的变化给思政工作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新情况。6.现代高科技在大众传媒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校园网络建设不够完善,目前,61.7%的院校已经设立了校园网站,其中设专门管理部门的占到65.2%,但开设思政教育专栏的只占34.2%。7.近年来,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带来新的影响和课题。8.经济全球化,提出了新挑战。9.大学生自身面临的压力,心理问题突现。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单调、效益低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要深入研究、认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出对策,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深化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思政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在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又是保证高校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意见》中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社会各种动态和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研究、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成长、发展变化及新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寓思政教育于日常生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思政教育的规律,在工作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加以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坚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两课”教师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要丰富和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理论武装与育人实践、形势政策与常规法纪教育结合起来,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郁时代气息的知识,激起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健全机制,确保“德育首位”原则的落实。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德育首位”原则,必须构建一个由领导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构成的有机统一运行体系。高校各级领导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防止出现只抓教学、科研而忽视思政建设的倾向。
  4.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思政工作专职队伍。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的组织保
  证,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骨干力量,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像选拔培养学术骨干一样,选拔培养思政工作者。在业务、进修、经费、政策、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给予适当考虑和倾斜,并辅以相应激励措施,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思政工作队伍。

推荐访问:贵州 探索 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