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共鸣


  一封市委书记的回信,半个世纪的历史被含泪翻页
  
  李继业同志并各位烈士子女:
  来信收悉。得知你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我感到欣慰。
  你们的父母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使我倍受教育,鼓舞着我为重庆人民积极工作。
  尽心尽力帮助革命烈士遗属解决实际困难,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对英烈们昨天流血牺牲的回报,也是对那些今天继续甘于奉献的人们的鼓励。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你们自发组织进行红岩精神宣讲和精神文明创建并取得一定成绩,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希望你们牢记烈士遗愿,带头弘扬红岩精神,自强不息,不辱门第,这将是对你们父母英灵的最好告慰。
  祝身体健康,工作进步!并请转达对各位烈士遗属的问候。
  汪洋
  2006年5月19日
  
  捧信在手,“11·27”殉难烈士杨汉秀之女李继业一读再读。这是市委书记汪洋给她和所有“11·27”殉难烈士遗属的回信。
  信不长,但字字千钧。
  给汪洋书记写信是今年4月的事。那封信酝酿了很久。从年初开始,烈属们每每聚会都要提及,执笔的任务,最后落在了李继业身上。
  4月,一个春风吹拂的晚上,窗外灯火如繁星点点,50多岁的李继业端坐窗前,给汪洋写信,神情庄重而兴奋。
  “汪洋书记:您好!
  我们是解放前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牺牲烈士的儿女。
  您在今年新春伊始,就给我们送来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走笔至此,李继业发现,她所承担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句话以后,所要叙述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实在太多;她要代表所有烈属表达的心声,实在太多。
  或许,较之身边的人,身份的特殊,让李继业和烈属们更多地关心时政。今年初,最牵动他们目光的,莫过于重庆新市委书记的就任。从新闻中看到,汪洋一到重庆,就径直去了库区。在考察调研中,他拉着一个农民的手,诚恳地说:“只要你们说共产党好就行了!”这个镜头,强烈地震动了李继业和烈属们的心。或许,没人可以理解他们对其父母为之献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他们深记着刘国志烈士的一句话:“只要有党,我就没有死。”换句话说,对于他们,只要共产党好,他们就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这话,他们一般不对外人说,这是烈属们之间最深的默契。听到初来乍到的市委书记的这句话,一股暖流不可遏止地从他们心中淌过。
  他们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市委书记的目光,就落在了他们的身上。1月3日上午,汪洋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汪洋动情地说:“刚到重庆工作不久,我就安排来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陵园,这使我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灵魂深处经受了一次洗礼!”在考察中,汪洋详细了解了“11·27”殉难烈士遗属的情况,作出了照顾好烈士遗属、告慰红岩先烈的重要指示。
  对于汪洋书记这一指示,李继业和烈属们除了感到安慰和振奋外,并没寄希望于更多的特殊关照。但几天后,一场围绕他们的关爱行动,迅速在红岩精神发祥地沙坪坝区展开。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李继业说。
  半个世纪的历史,就这样被含泪翻页。
  
  一个刻骨铭心的数字,尘封已久的记忆被轻轻叩开
  
  作为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沙坪坝区委、区政府认为,落实汪洋的指示,关心、照顾红岩烈属,责无旁贷。区委迅速召开常委会,决定由区委常务副书记游文碧负责抓落实。身为红岩党员志愿者的游文碧,首先想到的是拥有6000多名党员的红岩党员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各个部门和社区。让红岩党员志愿者联系帮扶红岩烈属,这一提议,不仅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认可,而且受到了红岩党员志愿者发自内心的认同,还得到了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1月15日,沙坪坝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区72支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口联系帮扶红岩烈士遗属的工作。沙坪坝区委要求志愿者全面收集烈属的情况,建立起一人一卷的个人信息资料档案,持之以恒地对他们给予全方位的关怀。
  1月初的那些日子,在沙坪坝区众多机关大楼里,不少房间的灯光,每天都亮到深夜。众多志愿者以同一个身份做着同一件事:打电话。他们用从各个渠道获得的线索,通过电话寻找烈属。
  一石击起千层浪。来自红岩精神发祥地的呼唤,在红岩烈属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知情人纷纷提供线索。经查实,目前生活在重庆市内的红岩烈属有76人,其中沙坪坝区有8人。烈属中生活比较困难的有25人,目前仍居住在农村的有10人。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决定,对于生活在区内的8名烈属,由区级领导定期帮扶慰问,对于分布在其他区县的烈属,由志愿者联系帮扶。为了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沙坪坝区成立了红岩党员志愿者联系帮扶红岩烈士遗属爱心服务大队,建立了“爱心服务基金”,制定了红岩烈士遗属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和长期医疗救助服务制度。沙坪坝区委、区政府要求红岩党员志愿者除了经常性地联系帮扶红岩烈属外,在每年“七一”、“11·27”纪念日、春节前都要走访慰问红岩烈属,有针对性地解决红岩烈属的实际困难。
  最先找到的是李继业等10多位烈属,因为几十年来,他们除了在每年清明节、春节、“11·27”纪念日都要聚会外,还成立了“重庆市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李继业等烈属相继接到了相同内容的电话,打电话的人皆称自己是红岩党员志愿者,并要去了他们的住址和身份证号码。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他们开始还感到疑惑。在忐忑不安中,他们相继收到了一张银行储蓄卡和医疗保险卡,每人被告之的初始密码都是同一个数字:“491127!”这是一个让他们刻骨铭心的数字: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差3天,他们风华正茂的丈夫、妻子或者父母,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让李继业更没想到的是,1月13日,区委书记翁杰明到家里看望了她。同一天,区长黄云看望了华蓥山游击队员程仿尧烈士的儿子程志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侯守渠、区政协主席何泽政、区委常务副书记游文碧、区委副书记张敏、邓达举、胡大世等也纷纷看望慰问了住在区内的红岩烈属。
  与此同时,一支支由志愿者组成的红岩烈士遗属爱心服务大队小分队,纷纷踏上了行程。
  源自红岩精神发祥地的一股股暖流,在散居在全市16个区县的烈属中,掀起了如潮的感动。
  
  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的心灵共鸣
  
  烈士高力生的妻子王文静已是88岁的老人了,现居住在渝中区。志愿者们在寻找她时费了不少劲。初次见面的那天,下着大雨,志愿者们赶到时,比预约的时间晚了很多。楼门口,在雾霭朦朦的雨帘后面,站着王文静老人,银发飘飘,衣襟湿润。
  那天,志愿者们在老人家里呆了一天,风雨把屋里衬托得特别温馨。墙上有三样东西:一张烈士生前的照片,30出头的高力生,永远年轻英俊着;一幅世界地图,老人指着美国的位置说,二儿子现在住在那里;还有一块飞标盘,是已从市人事局退休的大儿子高庆远挂上去的。
  那天记忆最深的事情,当然就是听老人讲过去的岁月。老人说,她的大儿子还在襁褓中时,她就抱着孩子给丈夫打掩护,或爬南山钻桃林开会,或乘一叶小舟,从朝天门到弹子石接头。做掩护的孩子,从大儿子换成二儿子,又换成三儿子。高力生烈士牺牲时,三儿子才几个月大。老人思维清晰,对远去的事情,记得尤其清楚。

推荐访问:共鸣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