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教育,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感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信仰等都发生了偏颇,并给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职生责任感日渐缺失,而家庭教育对于中职生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责任感的概念入手,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职生责任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对孩子正确地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家庭教育 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受认知能力、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等影响,自觉做好所应尽职责、义务的情感态度,以及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的感知,是一种较为复杂而高级的社会情感。中职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社会、家庭三大教育融合的核心,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常常导致中职生责任感缺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由,追求享受,只重索取,不懂奉献,没有理想,缺少抱负,对未来一片茫然。
  一、家庭教育,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观的偏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曾经指出,早年教育的任务在于练习本能,使之产生一种勇敢、坦率而又聪明的建设性的和谐品格。可见,家庭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德育。但现在的多数家长普遍重智育轻德育,他们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品格行为的培养,更谈不上责任感教育。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家长们包办了一切,孩子慢慢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只想着接受,不懂得给予,更不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可以说,这些孩子根本不懂得何谓责任感。
  2.家庭亲情的缺失
  人的启蒙教育在家庭,道德教育在家庭,人伦礼仪教育更是离不开家庭,亲情的缺失必然会引起教育的缺失;同时,亲情是无法替代的,父母如果离异或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和逆向的思维方式,甚至会发泄自己的不满,久而久之,即使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也有可能变成性格内向,行为怪僻,与家人不亲,与朋友不和,与社会不合拍的独行者。
  据了解,在中职学校,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些不服管教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是单亲家庭,由于没有爱的臂膀做港湾,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有的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的在重组家庭中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不愿与人交流,造成性格孤僻,不能与人为善;有的由于过分纵容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总体说来,单亲家庭的孩子表现力、求知欲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缺少奉献精神,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还有部分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出去打工、做生意,把孩子留在了老人身边,一来老人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多的是溺爱孩子,二来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更多的是用金钱来补偿,缺少正常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3.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如何去爱。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有效,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培养以及责任感的形成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家长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孩子相互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同时使孩子学会理解与尊重、懂得付出与责任。但由于工作、生活及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骄纵,以致于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有部分家长,过于粗暴专制,平时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会因孩子的“不争气”而采取极端措施,轻则讽刺辱骂,重则拳脚相加,而这恰恰会使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久而久之,孩子们必然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淡化对学习、对家庭应尽的责任,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当,却不知从何做起,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束手无策。
  二、 措施得当,事半功倍
  教师要适时地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家庭保持联系,指导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正确地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1.让孩子懂得关爱和付出
  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孩子慢慢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安逸与享受,只重索取,不会付出,不知道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不懂得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因此,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家里的一些琐事,家长应主动撒手,要他们主动地帮助父母洗衣、拖地、做饭,体验父母的辛苦;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学校里的事情,知道孩子的所做所想,讲讲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创业的艰辛,生活的不易,并使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奋斗才有结果,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
  2.进行科学地教育引导
  虽然孩子打破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梦想,但并不表示孩子一无是处,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树立起对孩子的信心,决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多与学校沟通,适时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适当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贬低与打骂,学生得到家长的关注与认可,具有了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能够减少与父母间的敌对情绪,因此能够正确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进而转化为努力、奋进,提高自我责任感,慢慢增进家庭责任感、全面提升社会责任感。
  3.提供温馨的成长环境
  由于市场经济及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甚至挤身“世界前列”,婚姻的失败,使孩子成为真正的受害者。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们意识到,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在为生活奔波、创业奋斗的同时,要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与教育。婚姻可以从头来过,事业可以从头来过,孩子的成长不能从头来过,孩子的教育不容错过。孩子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
  中职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学校、家庭、教师应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邢星.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丁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注:宫曙光系鲁东大学在职教育硕士

推荐访问:家庭教育 责任感 中职 培养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