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模式的效益分析


  [摘 要:近年来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已经基本涵盖我国扶贫模式的大多数类型,取得了一些可贵经验。与此同时,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仍存在着扶贫模式基础动力不足、扶贫模式实施不平衡、阶段式推进缓慢等问题。从现状调查出发,提出当前保山应该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具有普遍适用型的扶贫模式来对人口较少民族进行扶贫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扶贫模式的实施力度,从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模式、产业化扶贫模式、对口帮扶扶贫模式和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等模式实施力度。
  关键词: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效益;扶贫问题]
  保山有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3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布于保山的1区1市3县8个乡镇的14个村委会。保山市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意见(保政发[2006]162号)》,一区四县分别制定了区域性扶持规划,有力的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文化生活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仍然存在着总体发展不平衡、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生产生活成本较高、群众增收任务比较艰巨、统筹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扶持项目实施缺乏必要的衔接等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按照我国2011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贫困线标准,以及2016年贫困线约为3000元人民币的贫困线标准,保山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中绝大多数村寨距离贫困线标准不远,有的村寨已经基本脱贫。但从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体系、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来说,仍需要大力加强,尤其是可持续性产业发展方面,要注意脱贫后的动力机制问题,否则极有可能会产生脱贫后的返贫现象。下面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评价指标来对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效益进行分析。
  一、经济效益
  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主要是从两个指标上反映出来。一是经济收入增加,贫困发生率不断减少;二是逐步脱贫,贫困深度不断减弱。
  保山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和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布状况相同,都是属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过近年来的扶贫,绝大多数聚居区的人口较少民族已经缩小了与杂居区其他民族的收入差距。如隆阳区潞江镇芒颜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位于潞江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距潞江镇政府11公里,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傣、傈僳、德昂等民族。芒颜村德昂族主要居住在那线、大中寨、大沟边3个自然村,现有135户,527人,占全村人口的26.31%,农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咖啡、坚果、蔬菜等作物,养殖主要以繁殖良种黄牛为主。2015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999元,与全镇的8000多的人均收入相比,差距不大。
  二、社会效益
  保山从路道、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文化、教育、安居房、种(养)殖业、美化、亮化、特色民居新建等方面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进行了重点扶持,腾冲、施甸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全面完成了村内主、次干道路硬化,部分村寨通过搬迁工程,在生产和生活条件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其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得到较大改善,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得到较大进步,劳动力素质得到极大提升,社会效益方面取得成效。
  三、生态效益
  保山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中包含着生态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在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方面下功夫。通常采取林木种植、建垃圾池、垃圾焚烧炉、绿化带、花台、林荫步道等,既强调了保护性开发和保护性发展的重要性,又关注到了人居环境的宜居建设。
  比如木老元乡按规划2016年将种植盐肤木2500亩,山盐酸鸡1000亩,甜竹500亩,核桃抚育4000亩,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0套。目前,盐肤木和山盐酸鸡种植地块已沟图结束,育苗工作已部结束,计划于8月开始移栽,10月底结束;甜竹已全部种植结束;核桃提质增效完成4000亩,每亩投资150元,完成投资60万元。生态公益林共完成9376亩,每亩补偿林农10元,完成投资9.38万元;实施能源建设50套,每套补助1000元,完成投资5万元。2015年已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1座、垃圾焚烧炉1座、钩臂式垃圾车2辆、垃圾斗130套,安放垃圾桶60个,垃圾清扫工具170套,中心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套。按规划2016年实施新建设焚烧炉和垃圾处理等设施。目前,焚烧炉已建设结束,其他设施正在设计。
  当前保山布朗族扶贫模式正向深度和细处发展,即基于扶贫瞄准基础向精准扶贫方向发展。如摆榔乡2016年3月,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78户597人动态调整为226户487人,2016年5月末,开展新一轮建档回头看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整为126户488人,有效确保了扶贫对象的精准。8月份,认真配合乡村两级做好低保动态调整工作,根据建档立卡户情况动态调整低保197户443人。除了以上模式外,还有一些模式也为保山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时所采用。如乡村旅游开发扶贫模式就是一种正在积极尝试的模式。木老元乡乡规划打造乡村旅游节点——雪山青草生态公园、哈寨民俗体验区、万亩映山红保护观赏区、布朗风情旅游集镇,按规划于2017年实施,目前正在开展规划工作。其中,规划2016年扶持4户农家乐,目前营业2户,另外两户正在选点。与此同时,也收获了相关的扶贫效益。
  总之,保山在人口较少民族扶贫的战略决策、资源传递、资源接收和监管控制四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经验和成绩,值得我们总结。保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我们在构建扶贫模式,追求扶贫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统筹和差异化相结合、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在树立模式和效益辩证关系的观念基础上,必须大力提倡效益可控,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蔡红燕.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实效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云南省保山市布朗族、阿昌族与德昂族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2(1):80-89.
  [2]张咏梅,周巧玲.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7-112.
  [3]徐孝勇,赖景生,寸家菊.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与扶贫绩效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2):165.
  作者简介
  魏建华,男,汉族,保山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保山 较少 扶贫 效益分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