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侨乡教育现状及瓶颈的调查研究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侨乡经济具有独特性,侨乡教育所面临的环境也相对特殊和复杂。其国内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影响华人华侨社会生活、侨乡社会发展,尤其是侨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侨乡经济 存在问题 瓶颈
  一﹑当前侨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青田县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青田县镇教育发展的另一大难题是基建项目难以推行,硬件设施制约教育发展。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镇土地资源尤为紧缺。由于用地紧张,城镇中小学规模很难拓展,大班额现象难以消除。部分教育基建项目因政策处理问题未解决,建设推进缓慢,更有少数项目因为多方利益冲突,未有效协调,无法开展。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普通高中质量有待提升
  青田现有1所职业高中,另有2综合高中分担职业教育任务。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省教育厅规定的普职大致相当存在较大差距。青田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县承担职业技术教育任务的主要学校,但其办学水平与办学条件与丽水市同类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制约青田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校园面积过小,青田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青田现有普通高中4所(含3所民办高中),其中只有青田中学达到省一级重点普高标准,与全省及周边地市相比差距较大。
  (三)学前教育亟待规范,义务教育均衡程度仍需提高
  通过“十一五”期间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在硬件建设上差距不大,但区域差距明显,在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存在校舍差、学生少、师资素质差,教育质量令人担忧。优秀教师不断流失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2006至2010年,县教育局补充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共984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考录用187人,流失到外地、外系统近300人,“常补充、常流失”给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也使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后面貌得不到根本性改观。
  二﹑侨乡教育发展瓶颈分析
  (一)侨乡教育城乡差异大——农村教育薄弱
  1. 农村教学硬件条件还有待提高。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甚至有的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
  2.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都存在,阻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农村教学水平较低。一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据调查,城区学校教师有富余,一个教师上一个学科还有剩余,而农村学校,一个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是常事,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中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的待遇整体水平较低等原因,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二)侨乡经济“副作用”——“跨国留守”儿童问题
  侨乡留守儿童因家庭环境、学习需求、发展方式等因素,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少、更程式化,他们的家庭教育相对更加残缺,“重教不会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参与的合力不强。人格发展及对学习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结构的角色缺失。由于时空距离,留守儿童相对于其他儿童,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沟通明显偏少,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沟通内容也存在明显问题,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关爱、没有温暖的充满亲情的环境里,心理发展极易出现扭曲或变形,或变得郁郁寡欢,脾气古怪;或变得孤独内向,世事淡泊,甚至会乖戾失常,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会生活。
  2.教育价值的多元干扰。侨乡多元化社会文化环境对少年的成长存在负面影响。华侨回国探亲机会增多,在带回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回了西方一些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易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伤害。
  3.教育观念的认知偏差。侨乡留守儿童对学习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父母在外务工或者经商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他们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沟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的生活方式很值得学习。许多留守儿童家庭过早地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出国经商上,因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部分学生为将来能顺利出国而学习。这说明相当部分的侨乡青少年的奋斗目标出现严重偏差。
  (三)侨乡文化的误解氛围——“跨国隔代教育”问题
  1.重教不会教:侨乡出国人员较多,父母出国发展,将儿女留在国内接受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父母长时间外出,导致儿女只能由家中长辈诸如祖父母等抚养。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只限于经济物质方面的支持。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由于祖父母一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育观念落后呆板,难以很好地培养子孙女。
  2.盲目跟风出国:由于长期生活在侨乡,周边出国发展或者经商的氛围较为浓重,孩子容易滋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学校易陷入工具论,功利论等论调之中,留守儿童易产生崇洋媚外,盲目跟风的心态。
  3.“跨国隔代教育”的教育后果:(1)学业成绩不佳,知识面狭窄,学习习惯不良,“读书无用论”思想滋长;(2)不良情绪、性格较为明显,产生行为偏差;(3)社会适应性较差,并产生持续影响;(4)对祖国的认同不确定。
  【参考文献】
  [1]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中国·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访问:侨乡 调查研究 瓶颈 现状及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