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创新” 深化农村普法教育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制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将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专题调研,我们感到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立足甘肃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加强领导,改进指导。要针对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研究确定一个时期的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切实做到农村法制建设状况需要什么法律就突出宣传什么法律,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要进一步确立培育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理念,由过去注重禁止性规范教育、义务性规范宣传普及转变到注重对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制理念的培育上来,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意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量大面广,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普法依法治理部门的力量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目前,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有400多个,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900多部,还有大量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普法内容的策划上,突出重点,切实加大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法制宣传的效果。当前,就是要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大力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教育,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同时,在工作指导上,要逐步实现由微观要求向宏观指导的转变,由实践型、事务型向研究型、指导型转变,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五五”普法期间,要继续组织开展对乡、村两级干部的法制轮训活动,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其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农民培训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加大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法制保障,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是创新工作载体
  
  要在总结前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载体。当前,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设计好农村普法主题活动,以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以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五五”普法期间,我们将按照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广大农村实施“法律进乡村”工程,开展以法制宣传资料进农家、法制信息进农家、法制文艺进农家、法律服务进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农家”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学法热情,在全省农村形成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继续深入开展依法治乡(镇)、依法治村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等村民议事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切实成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健康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是创新方式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从农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出发,不断改进和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五”普法期间,我省一些地方坚持因地制宜,创建了“马背法制宣传队”、“摩托普法轻骑宣传队”、“普法大篷车”、“普法小分队”等鲜活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五五”普法期间,要在坚持这些好的做法的同时,紧密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继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法制观念。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对象,采取以案说法、送法下乡、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活泼、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结合我省多民族、多宗教省份的实际,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投入,加强民族宗教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要重视和加强以新闻舆论、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文化建设,构建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扩大法制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五是创新工作机制
  
  通过多年来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践,一个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我省实际,也有利于推进工作发展。当前,就是要按照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要按照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分阶段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保证农村普法依法治理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治保会、调委会主任为核心的村级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和农村普法骨干,切实担负起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任。要建立健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和《甘肃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要求,将普法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普法经费紧张的问题,保障普法教育活动正常开展。要建立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将普法依法治理的阶段和年度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到各系统、部门,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评先创优挂钩,与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同时,要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等形式,强化对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大张旗鼓地表彰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地方和个人,在全省农村营造处处讲法、人人学法、办事用法的良好氛围。要整合农村法制教育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的优势,动员组织广大法律志愿者和有关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和水平,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
  (作者系甘肃省司法厅厅长、依法治省办公室主任)

推荐访问:普法教育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深化 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