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忠实实践者,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调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了解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    基层    党组织    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353-02
  一、我市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国土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8个镇、2个乡,126个行政村,总人口 50.2万人。市内基层组织机构基本健全,现有党总支103 个,党支部654个, 基层党组织781个;设有村民委员会1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3个。同时,以村为单位组建了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村调解委等基层组织。
  二、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七大工程”,推进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以并村换届工作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2013年底,我市启动并村换届工作,全市由原202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126个村民委员会,1473个村民小组合并为889个村民小组。这次并村和换届工作,配强了班子、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制度,在经费上有了基本保障,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
  2.围绕同步小康目标,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2014年,根据省委、州委对新一轮驻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除省级选派8人,州级选派9人外,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市共从机关单位、各乡(镇)、街道选派193名干部、70名大学毕业生、70名优秀农村知识青年,组成7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并确保每村有3名以上国家干部常驻。在不设驻村工作组的行政村继续选派56名驻村干部,确保并村后全市126个行政村实现驻村工作100%覆盖。大部分驻村干部能认真做好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主动沉下去,接地气,真进家入户,真与农民群众广交朋友、打成一片。2014年上半年,全市驻村干部共参加培训532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961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357次,帮助群众谋思路出点子365条,协调解决资金87.315万元,解决困难问题461个,协调项目62个,办实事好事395件,化解矛盾纠纷185起。
  3.严把“三关”,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在发展新党员方面,我市始终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把好“统筹关、质量关、入口关”等“三关”,严格发展党员程序,狠抓党员发展工作。2014年上半年,全市共发展党员231名,大批知识青年充实进入党员队伍,性别、年龄、文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
  4.实行包点负责,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2014年,通过全面摸底调查,全市共查找出23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和1个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强化整改责任,狠抓整改工作落实,我市建立“市领导包片联系、乡镇党政领导包村指导、驻村工作组包点协助、市委督导组实地督导”的整改工作机制,扎实推动整顿工作开展。为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三棵树镇柏松党支部及时成立了三棵树镇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签订辣椒订单收购协议,帮助企业做好辣椒的收购工作,按每斤0.03元提成,已为村级增加了21000余元的经济收入;针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的问题,各乡镇(街道)党委采取从班子成员中任命“第一书记”,从乡镇机关干部中择优选派村党组织书记等形式,切实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如凯棠乡针对南江村党支部党组织服务意识差问题,确定由副乡长挂任村第一书记,入村进行直接指导,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宗旨、指导思想、服务理念等,采取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学习经验的方式,引导南江村发展养殖业(养羊)产业,促进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村级活动室建设方面,针对炉山镇五里桥党支部、响水党支部无村级活动室的问题,炉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办理用地审批等相关手续。目前已为这2个支部新建了村级活动室,解决了“无场所办公”的问题。
  5.坚持为民服务,积极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在村级组织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接待群众制度”、“党务村务公开”、“村级班子内部沟通协商机制”等制度,规范了为民服务工作流程,确保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行。尤其是通过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村干部每天轮流到村活动动室值班,及时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让群众说话有地方,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切实提升了村干部的履职和服务意识。各乡镇(街道)利用已建成的村级便民利民服务站,整合群众工作室资源,构建村级服务体系,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在服务中做好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实现接访接待“一站式”服务,把群众反映的诉求解决在群众工作站(室)上。目前,各乡镇(街道)群众工作站(室)共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456余人次,解决群众诉求3000余件。
  6.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
  2013年以来,对全市村两委班子、驻村干部进行了轮训。自2013年10月12日,至2014年8月,共组织开展了5次乡镇及村干部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共计1175人次。通过学习培训,转变了村两委班子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基层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了基层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推荐访问:调查研究 我市 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