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民本思想的演变轨迹及其时代创新


  反腐倡廉建设中“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科学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构建了完整的反腐倡廉民本思想体系,包括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人民监督主体观、反腐倡廉工作方法群众路线观等内容。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民本思想在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民本思想体系的创立及特点
  
  (一)建立民本思想中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
  “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为了谁”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念中的主体问题,即谁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的问题。“为了谁”的问题从根本上要回答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问题,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构建了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一切工作,包括反腐倡廉“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人民历史主体论是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的前提。“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开来。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历史主体论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巨大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执政党反腐倡廉的力量之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个人利益为价值本位还是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本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共第一-一代领导集体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价值取向,明确而完整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这一价值观包含的全部信念、信仰和理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自觉无条件地站在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忠实地贯彻人民的意志,去争取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和美好前途,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价值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确立反腐倡廉民本思想人民监督主体观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但是关于如何加强党执政后自身建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还未取得全国的政权,执政党建设的话题是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和探讨中提出的。黄炎培提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历史性课题,总结中国历朝历代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希望中共能够找到摆脱怪圈的新路径。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对话开启了毛泽东探索执政之后反腐建设中民本思想的大门。毛泽东的思路无疑是对的,因为它符合现代民主政治中公共权力与民众之间的本质关系。
  中共执政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民本思想中,关于如何监督公共权力的总体思路,是沿着延安时期“民主”和“人民监督政府”思路进一步扩展和试验的。首先,第一代领导集体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在毛泽东指导下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从政体上明确了人民监督的主体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宪法作为基础,我国先后颁布或制定了关于《各级党委人民政府人民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加强人民通讯员和人民检举接待室的指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国体、政体和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上确立了人民监督政府的主体地位。其次,逐步探索出人民监督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毛泽东借鉴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积极探索执政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方法,逐步探索出以发动群众为主的“大民主方式”来破解党风廉政建设的困境,先后开展了“三反”、“五反”、“四清”等运动,依靠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反腐斗争中,揭发、监督、批判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较长时间保持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纯洁性。
  
  (三)反腐倡廉民本思想的工作方法贯穿着群众路线观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共执政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同样把群众路线运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中,认为反腐败能否成功在于能否走群众路线,即能否相信群众,能否发动群众,能否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确立反腐倡廉群众路线观。反腐群众路线观是沿着夺取政权时期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展开的,新中国解放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执政后反腐倡廉的“宣言书”。其次,探索出依靠群众的运动反腐方式。为了依靠群众,毛泽东以群众作为反腐倡廉群众路线的主要载体,先后通过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了“三反”、“五反”、“四清”等接连不断的运动,来制止党内出现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作风。再次,为了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开展不同形式的干部参加劳动以密切联系群众。除此之外,他还创立人民信访制度等不同形式作为联系群众的渠道,“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四)反腐倡廉民本思想体现人民创造历史的世界观
  如何回答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区别。与唯心史观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不同,唯物史观鲜明提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民本思想始终贯穿着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这种世界观贯穿于反腐倡廉的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人民监督主体观、反腐工作方法群众路线观等整个民本思想体系构建中。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构建的反腐倡廉民本思想中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人民监督主体观、人民创造历史世界观,回答了反腐倡廉中执政党“为了谁”、“依靠谁”和“相信谁”的根本问题。反腐倡廉人民利益本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回答了唯物史观中“为了谁”的问题;体现在反腐倡廉人民监督主体观中的重要内容是,新中国是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民本 反腐倡廉 演变 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