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走出的开国中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首批有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各授1人,分别是聂鹤亭和贺诚。这样,共计有17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这177位中将是开国将军中的中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占据军事要津,威震四面八方。
  
  一野主力中的战将,刚烈勇猛,横扫西北,所向披靡
  
  第一野战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黄新廷、王尚荣、郭鹏、罗元发、顿星云、杨秀山、张贤约、姚喆、张达志、阎揆要等著名战将和徐立清、廖汉生、余秋里、王恩茂、朱明等优秀政工将领。他们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转战于艰苦的陕甘宁、晋绥地区,拱卫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周围,为把第一野战军打造成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常胜部队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国解放前夕,为加速西北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央军委决定将华北第十八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归属第一野战军建制。于是,郑维山、曾思玉、张祖谅、韦杰、刘忠等著名战将和王宗槐、袁子钦、王道邦等优秀政工将领又注入第一野战军的血脉。尔后,上述著名将领联袂出手,为解放整个大西北地区创造了一系列模范战绩。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20人成为开国中将。
  第一野战军的前身部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而来的。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委。下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第三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四、第五旅。1946年9月,从中原突围的第三五九旅回到陕甘宁解放区,后转隶晋绥军区建制。
  19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取消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番号,将两支野战军部队统一组成晋绥军区第一纵队(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第二纵队(辖第三五九旅、独立第四旅)、第三纵队(辖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并将第一纵队调驻陕甘宁边区。这是第一野战军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早期形成初步规模的阶段。
  1947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四旅,教导旅,警备第一、第三旅,共6个旅2.8万余人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张宗逊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
  3月16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西北野战兵团,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由彭德怀兼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共6个旅2.6万余人。
  1947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8月初,晋绥军区第三纵队(辖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入陕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这时,西北野战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总人数达4.5万人。9月20日,由警备第一、第三旅和骑兵第六师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0月11日,由教导旅、新编第四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至此,西北野战军进入壮大时期,已发展到5个纵队和1个直属山炮营,共7.5万人。
  
  1948年7月,以晋绥军区第十、第十二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同月,以晋绥军区第十一、第十四旅和骑兵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两纵队组建后分别留晋中和晋绥地区作战。8月至11月间,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了澄郃、荔北和冬季三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9万余人,牵制了胡宗南部于西北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战略作战,并扩大和巩固了陕甘宁解放区,为尔后解放整个大西北地区创造了条件。
  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军,总兵力15.5万人,标志着第一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5月,第八军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隶属华北军区。在此期间,第一野战军先后发起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解放了西安及陕西中部广大地区。6月,中央军委决定,第十八兵团(辖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军)、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由晋入陕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同时,第一野战军原属6个军组成第一兵团(辖第一、第二、第七军)和第二兵团(辖第三、第四、第六军)。此时,第一野战军总兵力已达34.4万人,进入鼎盛时期。
  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所属开国中将的任职情况是: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军区参谋长张经武;第二兵团副政委徐立清;第一军政委廖汉生,副军长王尚荣,副政委冼恒汉、余秋里;第二军副军长郭鹏、顿星云,副政委王恩茂,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杨秀山;第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明;第四军军长张达志,副政委朱辉照;第六军军长罗元发,副军长张贤约,政治部主任铙正锡;第八军军长姚喆;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第六十二军军长刘忠;第六十三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第六十五军政委王道邦,副政委蔡顺礼。
  综观中国革命战争史,尤其是解放战争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野战军涌现出的人民解放军著名王牌军为第一军,其他王牌军分别为第六军、第二军、第三军,后起之秀为第四军。在解放前夕加入第一野战军编制序列的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的王牌军,放在华北军区序列里进行评述。
  从第一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廖汉生、冼恒汉、黄新廷、余秋里、王尚荣、朱辉照。从第二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郭鹏、顿星云、王恩茂、杨秀山。从第三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朱明、黄新廷(因战时军队编制序列变化较大,军政主官任职调动频繁,故本文归属起来有重复现象。下同。)、朱辉照。从第四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阎揆要、朱辉照、张达志。从第六军走出的开国中将有徐立清、罗元发、张贤约、饶正锡。
  
  二野王牌中的猛将,骁勇善战,逐鹿中原,凯歌高奏
  
  第二野战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王近山、秦基伟、杜义德、周希汉、李成芳、张国华、刘金轩、刘昌毅、张才千、陈康、曾绍山、范朝利等著名战将和刘志坚、王辉球、陈先瑞、钟汉华、谭冠三等优秀政工将领。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们中间有25人成为开国中将。
  第二野战军的前身部队,主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与发展而来。
  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军区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个二级军区,以及刚起义的国民党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共29万余人。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所辖3个二级军区主力编为纵队。10月上旬,冀鲁豫军区主力编为第一纵队,冀南纵队改为第二纵队,太行纵队改为第三纵队,太岳纵队改为第四纵队。11月10日,第一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调出,编入晋察冀军区序列。11月中旬,以太行军区主力组成第六纵队,以冀鲁豫军区主力组成第七纵队。至1946年6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除精简整编和调往其他地区的以外,尚有野战军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27万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既要粉碎敌人对本区的进攻,还要担负着前与中原、左与华东、右与陕甘宁解放军进行战略配合和策应的重要任务。据此,中央军委于6月底决定以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担负冀鲁豫方向的作战任务。
  1946年12月12日,为建立战略机动的枢纽,以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与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扩建为豫皖苏军区。12月20日,第一纵队由晋察冀军区归建。1947年3月16日,第一纵队与第七纵队合并为第一纵队。到1947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发展到42万人,其中野战军为5个纵队,炮兵和工兵的建设也有进一步发展,二级军区所辖独立旅已达10个。第二野战军已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只重要拳头。

推荐访问:人民解放军 野战 开国 五大 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