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泄漏“军事情报”


  2011年5月,据俄《共青团真理报》20日报道,涉案的西帕乔夫已被判4年徒刑。
  根纳季·西帕乔夫是一位在俄罗斯乃至国际上都颇有名气的地图收藏家。他读大学时受过相关专业的教育,毕业后开始收藏各种地图。他往往将收藏采的地图公布在网上,还经常全球旅行,对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实地调查后,也将结果放到网上。天长日久,西帕乔夫在圈内声名鹊起,许多专业人士也经常求教于西帕乔夫。他的地图收藏还被誉为全球最大的收藏之一。
  然而,在2008年,西帕乔夫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被捕,俄联邦检察院指控他向美国情报部门出卖地图机密,危害俄联邦安全。他被捕后交代说,他与美国的某情报组织搭上了关系,并开始向对方出卖一些有关俄军军事机关和设施的机密地图。在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美方的部分地图中,有一些泄露了俄军总参谋部相关设施地理状况的机密。
  俄相关部门表示,这些信息被出卖给美国人后,美军可以用来修改弹道/巡航导弹攻击的信息系统。这毫无疑问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电视连续剧《虎胆雄心》第三十集中,康瑛在街上找梅果被潜伏下来的军统人员认出,报告了何坤,何坤来到梅果与康瑛的住处,但最终他没有进去。
  潜伏在日特机关的娇妮,向何坤报告了叛徒赵文元的新住址,何坤立即派人监视赵的行踪,为刺杀做准备,江波不同意何坤在赵文元家动手,他担心有埋伏,但何坤执意还要这样做。
  老K决定在报纸上登出寻人启事寻找江波,并将自己的皮夹克捐献了出来,作为广告费用。由此可见,报纸里有秘密、有间谍战。
  目前,有些报纸新闻,如果经过间谍之手,加以综合分析和整理,就能变成准确性很高的秘密情报。所以,一些国家禁止将地方报纸和特定书籍带出国外,特别是军事报纸严禁放在车上或旅行中阅看或带出办公室。
  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报纸既给军事新闻传媒带来了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军事传媒经受着能否确保新闻“保密”的严峻挑战。面对信息社会对军事新闻宣传保密的新挑战,如何既做到报纸宣传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又防止公开宣传中的泄密现象发生,是新形势下军事宣传报道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据有关材料介绍,1941年,日本为了确保偷袭珍珠港的成功,派吉川猛夫潜伏珍珠港搜集情报。一天,他从一家报纸中发现了一条有趣的消息:某小姐将于某月某日与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上的一位军官举行婚礼。吉川猛夫根据这一消息,马上跑到珍珠港附近观察,果然有一艘军舰停泊在那里。于是,他断定那就是“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通过这一线索,吉川猛夫很快就摸清了停泊在珍珠港的所有美国舰艇及其活动情况,为日军偷袭珍珠港提供了准确情报。
  二战中,大家都知道“亚哥布小册子”泄密事件。“亚哥布小册子”一书将当时德国希特勒军队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武器装备等情况全盘披露于众,引起举世震惊。希特勒闻讯后大为震怒,命令情报部门不惜一切代价逮捕亚哥布,最后将其从英国押送到德国进行审问后,情报人员才明白他是从德国军队公开出版物上获取的情况资料。亚哥布还精确地指出其书中哪一条信息来自某年某月某日的报纸,经核对果然准确无误。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做过一次试验。他们选拔了一批精明善察的在校研究生,责成他们利用暑假休学机会,临时扮演前办联情报人员,对美国近期公开发行的报纸和刊物进行失泄密检查。
  这些研究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觅排查后,果然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军事情报信息。
  1978年6月,又有一场报纸泄密风波在美国掀起,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的迪米特立·罗特,公布了一份长达400页的《制造核弹的方法》的报告,详细、全面地说明了核弹设计和制造的方法。该报告一发表,立即引起全球的轰动,许多国家多次与罗特联系,想高价得到这份报告。美国有关部门立即用巨款购置保险柜,配备保镖,安装报警器来保护他的安全,而罗特这位搞经济研究的人,之所以能写出轰动一时制造核弹方法的报告,也是利用了报纸等公开发表的资料整理出来的。
  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简氏1983至1984年度的《世界飞机年鉴》。此书厚达900余页,搜集汇编了当时全世界约6000架飞机的资料,堪称一部了解管窥世界民用和军用飞机的“百科全书”。书中首次披露的“重要情报”不胜枚举。在这本公开出版物中,刊登了从未发表过的前苏联3架新型战斗机、一架轰炸机和一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的资料。这些堪称前苏联国家的高级机密,引起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极大关注。但这些被称为前苏联的“绝密情报”,并非来自军事情报机构的侦破获取,而是来自编写这部年鉴的科学编辑约翰·维·泰勒。他获取如此重大的“军事情报”,主要是他留心捕捉大量公开的前苏联飞机的相关资料。
  20世纪世纪末,美国曾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氢弹泄密事件。一位叫莫兰德的人在《进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氢弹秘密的文童,详细介绍了氢弹的结构及制造过程。经美国政府审定,文章中共有1330多个数字是“保密数据”。经调查,这个叫莫兰德的人既不是什么研究氢弹的科学家,也不是专门从事搜集绝密情报的谍报人员,他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业余科普作家。正是他,竞能从公开出版物中获取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加以保护的最高机密。
  以上几起报刊、出版和网站媒介失泄密的现象,虽只是情报泄密的冰山一角,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看新闻、查资料、发邮件会使新闻网站的保密防护呈现严峻的挑战,使新闻窃密手段不断花样翻新,防不胜防。
  当新闻网站向外发布网络新闻时,千里之遥的异域就会有人正洋洋得意地进入你的新闻网站,寻觅捕捉新闻网站中的“军事新闻情报”。新闻网站如掉以轻心,不精心对网络新闻进行严格筛选,倏间便会把军事信息资源发布出去,给敌方的情报活动提供良机。加之现代搜集技术、识别信息的分辨能力不断提高,使人们对搜集捕捉“泄密新闻”的能力和速度大大提升。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规定:所有从战地发出的文字、图片必须先经过军方安全审核;战地记者不能单独行动,必须联合采访,并有军方陪同;报道中不能涉及士气状况、部队集中地点、番号、武器型号和数量以及作战或后勤方面的情况,禁止报道伪装、欺敌、作战攻击目标及有关资料;禁止在伤亡士兵的亲属接到伤亡通知之前使用其图片,图片及电视画面不得出现伤员的痛苦状等。英国军方规定:记者必须服从军队的命令;法国国防部专门规定:只允许军队记者到战区去。
  做好新时期的传媒宣传保密,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加大审查、督导的力度,从细微处做起,从细微处严起,从细微处防起。如疏忽大意,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是不要在互联网上鳊辑稿件。有人会问,我把电脑里的涉密资料删掉,然后再上网行不行呢?答案是:不行!你虽然在表面上“删除”了,涉密信息实际仍“躲”在电脑硬盘里,只不过你看不到而已。只要稍懂电脑技术,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把你删掉的东西复原。所以,要切切注意,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能用涉密电脑上网。
  如果你认为这台电脑以后可能会上网,那最好不要用来于你手头的事。因为你不一定每一次都记得把涉密信息删掉,而且如前边上述所说,你并不能真正地删除干净。现在有种软件叫“网络窃听器”,电脑感染这一病毒后,一旦被激活,就可以全天候“窃听”电脑的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指定目标。
  弄不好你在这边修改文件,网络上那边就有
  个人正不怀好意地盯着电脑屏幕偷偷笑呢!
  二是严禁编辑涉密内容。新闻传媒保密还要重视在源头上把关。采编人员采写编辑稿件时,严防新闻稿件和报纸小样、大样出现失泄密的现象。比如,国厌阅兵、重大演习活动,采编人员不要涉及新装备内容,特别是图片。
  三是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严防军事新闻宣传失泄密的问题发生,还应加大军事新闻出版的保密力度。分析中外军事泄密的事例不难看出,其中出版物泄密不失为一大隐患。为确保军事新闻出版物不失泄密,应健全出版物保密审查制度,严格进行管理。图书出版方面,在讨论选题时,首先考虑有无涉密问题,对要出版印刷的书籍,坚持作者原单位保密委员会出具证明,还要聘请有关专家或权威机构对书稿进行保密审查,并按选题报批程序逐级上报。对可能涉密的书稿,在出版之前严格做好保密处理。对作者不同意修改的书稿则应做退稿处理,以确保不失泄密。
  四是足不出户将过刊报纸用粉碎机销毁,各级单位,要指定保密员负责将军事过刊报纸用粉碎机销毁,严禁将其当成废报纸卖掉。

推荐访问:军事情报 泄漏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