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图像应用分析(人教版)


  摘 要:文章以“土地资源”为例,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图像应用分析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图像解读,帮助教师引领学生提高图像解读能力。
  关键词:土地资源;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图像解读
  “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的内容,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本节教材精选各类图像,不同图像所承载的地理信息以及用途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图、析图、绘图,在完成新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图像解读能力。本文在对本节课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图像系统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课标解读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对本节课的课标解读如下:①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说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并能识别各类土地利用类型。②运用统计图等图像及相关数据,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提升读图、析图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③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④观察漫画,并结合生活经验及身边实例,列举我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说出一些解决措施,培养从生活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⑤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⑥通过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学习,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提升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的热爱。⑦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承载了万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土地资源。因此,教材在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后,首先详细介绍的就是土地资源。但学生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并没有非常深刻,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图像可发挥巨大的作用。本节课由“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不同的图像。本节教材呈现了7幅图像,类型丰富,有景观图、统计图、地理分布图、漫画等,需要教师做好引领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的工作。例如,柱状或饼状统计图,让各种对比一目了然,极具震撼力,但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五颜六色的土地分布图,对学生而言有些眼花缭乱,更需教师引导读图、析图。
  三、图像应用分析
  1. 利用景观图和统计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地理景观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象较好地呈现出来,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印象和促进理解。本节在开篇讲到土地利用类型时,展现了教材图3.6“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8幅景观图,分别为农业用地中的耕地、草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中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以及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其中,除了永久积雪和冰川以及戈壁离学生生活较远之外,其余几幅景观图都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可以将其与学生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作为导入图片。如通过增加一幅学生在校日常就餐的照片(图1),从所穿棉衣引出种植棉花的耕地(图2),从所吃的大米主食引出种植水稻的耕地(图3),从所喝牛奶引出饲养奶牛的草地(图4),从所用筷子引出种植树木的林地(图5)等,自然而然地将教材图3.6中的各景观图展现出来,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习思维。该过程也引出土地的意义,如课本中所提的“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同时,通过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分布的信息,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一个特点:类型齐全。还可拓展提问:土地类型齐全,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哪些有利影响?通过景观图的阅读,学生对土地利用类型有了感性认识,欣赏到不同土地之美,感受到土地的作用之大,对生活在如此丰富多彩的土地上产生自豪和热爱之情。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它使地理信息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教材图3.7“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为三幅统计图,分别以柱状图(图3.7和图3.8)和饼状图(图3.9)的形式呈现。图3.7中,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2公顷,所示柱形几乎与横坐标轴相平,难以读出纵轴读数,与居第一位的加拿大(29.59公顷/人)相比遥不可及,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之少在此图中一目了然。民以食为天,要养活近14亿人口,农业用地是重中之重。故图3.8特意将我国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与世界人均水平进行对比,所得结论在图中亦一目了然,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这其中,耕地又是最少的。图3.9将我国各类土地所占百分比以饼状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中可看出草地所占比重最大(34.48%),林地其次(31.86%),而对于养活人口来说最重要的耕地所占比重仅为12.86%。
  针对这三幅统计图,可采用问题导学策略,设计如下导学问题:①我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情况是怎样的?②对养活近14亿人口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用地的人均拥有量是多少?③从我国各类土地构成图中,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比例如何?这样的结果你满意吗?你理想中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例是怎样的?能否以教材图3.9的形式画一画?在此基础上,提供课前查阅的资料,让学生画出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图6)并设计如下问题:④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情况怎样?是否是你理想中我国的土地利用构成比例?请根据资料画出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通过读统计图,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人均土地面积还是人均农业用地面积,我国都处在世界后列,耕地在我国各种土地中所占比重非常之小,学生更能认识到我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众多的人口之不易,初步形成保护土地的意识,树立珍惜和节约粮食的观念。通过绘制理想中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和家乡的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发现家乡的图和理想中的图(即耕地所占比重较大)更加相近,在欣喜自己生活在富足江南水乡的同时,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做了铺垫。

推荐访问:人教版 土地资源 图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