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


  摘要:地理是初中阶段必修的课程,通过初中地理教学来渗透地理相关的法制教育,是对地理法制知识普及的最好的途径。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当前国家对地理资源的保护,让学生普及相关地理法制知识是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走的路。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的法制教育呢?
  关键词:情景设计;主要原则;法制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22-01
  1.初中物理教学情境设计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关地理法制方面的知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己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期以往,使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停的后退。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在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本质。所以要普及学生地理方面的法制知识,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同时地理方面的法制知识过于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教学的捷径。
  2.物理情境的实施原则
  2.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特定的物理知识点。物理情境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
  2.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物理思维的发展特点。物理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物理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3情境创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即所创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2.4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物理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不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且在解释物理情境的相关知识上花时过多。
  3.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自然环境一直呈恶化趋势。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科有很大关系,在地理课程中还涉及许多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如《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内罗毕宣言》、《南极条约》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也有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内容。
  4.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途径
  4.1作为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应熟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师要在学法、知法上作学生的表率,更要在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表现出其应有的守法、用法、护法自觉性。同时,教师要钻研教材,努力寻求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法制教育的结合点,结合课堂活动本身进行教育,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经常阅读报刊杂志,收看与地理有关的新闻节目以便增加对法制教育的了解,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地进行渗透。
  4.2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地理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课中,阅读材料"泥沙掩盖了古文明"叙述了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成就和没落的原因,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寻找古巴比伦文明没落的原因,一边引导学生回忆家乡、国家有没有此类环境恶化现象(长江挟沙量逐年增大、黄河成为地上河……),进一步思考危害和解决办法:滥伐森林、過度放牧、陡坡种植收获的是短期效益,造成的是长期甚至永远无法弥补的危害、国家应当立法制止人们的短视行为、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5.在教学中把国际国内大事有机结合起来
  今天的教育是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准备人才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孩子们遵纪守法的引导者。今天的教育必须建设更健全,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也是高素质的。如:在《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中结合近年所发生的钓鱼岛风波、黄页岛事件与"台独"分裂活动内容中,渗透《宪法》、《反分裂国家法》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并加强对《领海及毗连区法》《海岛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结合台湾省地图及我国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中提供的相关依据给学生讲解,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钓鱼岛、黄页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及提高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快乐健康地成长。
  6.联系实际渗透,把知识性与现实性结合在一起
  法制教育要因材施教,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的教学中,结合冰川和冰雪融水、荒漠和绿洲、绿洲农业、能源开发等知识点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水法》、《农业法》、《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点,增强学生珍惜爱护节约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结合疆独等反动势力分裂祖国、制造恐怖的邪恶罪行,本节的法制渗透重点还在于爱国主义与国防知识教育。
  地理课既不能上成纯粹的"文化知识课",也不能上成"法制课",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例,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时,学到地震火山的分布,联系"5o12"大地震,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注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扬长避短,发展经济,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推荐访问:法制教育 浅谈 渗透 初中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