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工政策及其研究视角概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我国劳工政策的概念、演进过程及现状做了一些介绍,并进一步对劳工政策的研究视角作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对我国劳工政策发展方向及其研究进一步推进的方向提出一些粗浅的讨论。
  关键词:劳工政策;演进历程;现状;研究视角;地方性;公民权赋予
  一、何谓劳工政策
  针对劳工政策(Labor Policy),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对劳工政策加以认识。狭义的劳工政策一般是指国家专门针对劳动者制定的各项旨在保障其权益和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通常包括劳动合同、就业促进、社会保险等等方面。根据上述狭义的理解,可将劳工政策界定为国家(政府)或法定社会团体通过立法来提供制度化的权益保障和服务介入市场以增进劳工权益的政策。广义的劳工政策除了包括狭义的政策内涵之外,还指涉一系列对劳工问题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然而,一般的学界对待劳工政策的研究,其除处理方式是,以狭义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广义的内容为研究背景和外部影响因素。
  二、我国劳工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劳工政策
  1927年制订了劳动法但是未执行;1928年颁布了《劳动争议处理法》、1929年颁布了《工厂法》、1930年颁布了《工厂法实施条例》和《团体协约法》、1931年颁布了《工厂检查法》等,这些法规规定了八小时工作、休假、劳动保护设施等制度。总体上看,1949年以前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关系缺乏法律规制,而且仅有的少数劳动立法没有能够得到切实执行。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工政策
  在这个时期,我国注重用法律手段协调劳动关系,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方面也建立起了基本制度,已初步将劳动关系调整纳入了法制轨道。解放之初,国家就开始废除了封建式用工,而且国家也采取了积极的策略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400多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然而,建国初期由于要调整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当时的劳工政策多是处理私营经济组织的劳资关系方面的规定,不过,已经开始注重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其社会保险了。
  (三)经济调整和改革时期(1978-1993)
  这个时期的劳动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前一个时期是配合经济调整,整顿劳动秩序;后一时期是配合经济改革,逐步完善与经济改革不适应的制度,以及制定新的规范、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具体讲,在就业方面,解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和劳动就业问题;为配合国家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努力解决劳动分配制度过于公平的问题,并在劳动保护和职工培训方面加强立法,另外还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劳动纪律方面进行立法,并且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
  (四)《劳动法》的颁布(1994)
  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是劳动法制建设的里程碑,自从有了这部法律,我国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就有了正式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94年的《劳动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最后才能形成完备的劳动法体系,才能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劳工权益。
  (五)新世纪以来我国劳动立法的进展
  由于缺少配套的单项法律的配合,《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 出现了一些法律的缺失,造成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保障。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出台了系列法律,比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这三项劳动法的单项法律,分别从不同方面弥补了《劳动法》的缺失,更是健全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它们大大的丰富和充实了劳动法的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劳工政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劳工政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现代劳动政策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型,现代劳动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期中,配套的劳动政策还有不足和欠缺之处,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目前我国的劳动政策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显著特征。
  这些特征具体的可以概括为以下诸方面: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出现同国际接轨亦即某种国际化的情形;在劳动保护政策方面,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情况仍不乐观,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劳资纠纷正处在一个迅速上升的通道,劳资纠纷频发,但随着现代劳动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劳资纠纷将会逐步减少,最终走向稳定期;由于各种复杂情况的出现,劳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陷入僵局;并且会给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我国劳动政策还主要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以法定劳动标准为主体,政策方面具有浓厚的地方化特征等。
  四、学界对劳工政策的研究视角
  近年来劳工研究的理论发展至少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公民权或公民社会视角、阶级视角和后现代主义视角。以下分别对这三种视角进行概要性的介绍。
  视角一:公民权或公民社会视角。公民权或公民社会视角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要求积极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明确强调“公平”、“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在此视角下的劳工政策研究,都着重表现出这样一个理念:劳工是享有公民权的人,应积极保护劳工的合法权利,尤其是农民工群体,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当拥有宪法所赋予他们的公民资格和公民权利。
  视角二:阶级视角。此视角建立在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只有当工人联合在一起,组成类似于工会这样的组织时,才能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合法权利。因此也较注重工会制度和集体谈判制度的建设。
  视角三:后现代主义视角。该视角应用在劳工研究中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视角的劳工研究着重于关注劳工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劳工群体甚至是个体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区别对待。此外,后现代主义视角的劳工研究也注重不同劳动政策对不同劳工群体和个体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推荐访问:劳工 视角 概述 我国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