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综述


  [摘 要]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政权建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政权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观点。认真梳理这些观点,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天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政权建设;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5-0138-07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政权,诞生于湘赣两省敌军频繁的“进剿”“会剿”中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与边界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边界六县工农兵政府,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专家学者对这块红色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认真梳理这些观点,总结经验教训,无疑对今天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历史分期研究
  学者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历了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时间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1927年10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的尝试,标志着井冈山斗争发展到了建政的阶段;(二)发展时期。时间从1928年4月到1928年7月。1928年4月下旬,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开创了边界新局面。5月底,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6月底,红四军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第一次“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各县红色政权改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三)恢复时期。时间从1928年9月到1929年1月。1928年9-11月间,红四军先后在遂川、宁冈、永新三战三捷,破敌人第二次“会剿”之后,红色区域恢复到宁冈全县和遂川、酃县、永新、莲花各一部分,面积为4200平方公里;(四)持续时期。时间从1929年5月到1930年10月。1929年1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会剿”失利,朱毛红军下井冈山。1929年2月20日,朱毛红军与红二、四团在东固实现胜利会师。1929年5月10日,在宁冈古城召开的湘赣边界特委第四次执委会,根据前委来信精神和东固根据地经验,决定将原来公开割据形式改变为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形式,边界红色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10月,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地方武装攻克永新县城后,工农武装割据除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个县外,还发展到边界其他各县,形成一大块红色割据区域,为后来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30年2月“二七”陂头会议后,成立了赣西苏维埃政府。赣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赣西苏维埃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30年3月下旬,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既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拓展,又是湘赣根据地和中央根据地建立的基础[1]P68-70。学者关于井冈山政权建设的历史分期与《井冈山志》中提出的观点基本吻合[2]P81-82。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措施及价值追求研究
  井冈山斗争时期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我党历史上的较早尝试。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的伟大实践中,推行了多项民主措施,局部体现了现代政党民主执政的理念。
  (一)政治措施。湘赣边界民主政权诞生后,如何完善政权的问题一直为边界党和毛泽东所思考。在频繁的战斗中,毛泽东、朱德等力行政治上的民主措施:(1)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组织建设;(2)正确处理党与政府的关系;(3)整顿并纯洁政权组织机构;(4)不断完善民主政权机构的名称,注意改变斗争策略和活动方式。
  (二)经济措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推翻封建制度,是边界党、政府与红军的头等大事。为此,根据地在经济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实施插牌分田;(2)确立了“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的原则;(3)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4)领导边界军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5)制定了正确的工商政策。
  (三)军事措施。为确保边界政权安全稳定运行,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后,在茨坪成立了集管理边界军民政治与经济的边界防务委员会。同时,为建设民主政权,明确了军队的政治工作职能之一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民主政权。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外,还要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3]。
  井冈山根据地政权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呢?
  有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分析,认为井冈山时期政权建设措施体现了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功能。期间,毛泽东十分注意将红色政权的两个职能——民主和专政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潜心物色在群众中有威信,能为民办事掌权的工农兵优秀代表执掌政权;发布各项条令,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调动群众参政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根据群众意愿和要求,进行无情镇压,对一切敌对阶级和分子,实行以工农为主体的专政[4]。
  也有学者依据社会学原理来解读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政权建设的价值追求,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毛泽东通过保护民主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来试图构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并将其视为红色政权巩固和发展的奋斗目标。一方面,保护民主权利。《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第1条、第2条关于保护工农政治权利,第10条、第11条、第13条关于保护劳动权利,23条关于保护教育权利足以说明这一点。二方面,维护社会公平。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亲自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以三种方式进行分配。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土地分配以乡为单位,以人口或劳力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可分配土地。土地税依照情形征收,如遇天灾或其他特殊情形,可免纳地税。1928年12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共产主义者须知》中提出了构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的目标:“共产主义不是抢产主义。不是均贫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大家过太平日子。‘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做工的不准吃饭),废除资本主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5]

推荐访问: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政权 综述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