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与十月革命的关系初探


  摘 要: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力量,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往往会引发富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革命。本文主要通过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及其运动的特点,结合俄国十月革命中工人从罢工走向武装起义的过程,以及工人武装斗争与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联合,考察俄国工人运动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俄国工人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总结城市中心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工人运动;罢工;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
  工人运动是共产主义的政党夺取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主要力量,罢工就是工人反抗当局最主要的方式。列宁在谈罢工的本质和意义时说“罢工教会了工人要联合起来,罢工告诉他们,工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同资本家进行斗争。罢工教会工人考虑整个工人阶级反对整个厂主阶级和反对专制警察政府的斗争。”所以罢工被称为战争的学校,通过不断的罢工运动,工人掌握了与敌人斗争的形式,明白把全体劳动者和全体人民从封建官僚和资本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必要性。当然我们不能过高估计罢工的重要性,罢工终究只是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手段之一,而不是不是唯一的手段,那些认为“工人阶级只要通过罢工就大大改善自己的境况,甚至求得自身的解放。”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毕竟如列宁所说罢工是战争的学校但不是战争本身。
  本文探究俄国十月革命中工人运动,分析俄国工人运动从罢工逐渐走向武装革命,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过程。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工业化和社会文化
  工业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叙述阐释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时,我们可以看到从集权制现代化改革中,如果压抑群众的诉求,反而引起更大的不满,导致更剧烈的社会反抗。以裴宜理《上海罢工》为代表的现代研究工人运动史的著作,也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工人技术熟练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发起组织性性高的罢工,且成功率也较一般的工人骚动要高。列宁曾出“罢工和罢工很普遍的地方,正是出现大工厂和大工厂增多的地方……为什么大工厂生产总是引起罢工呢?因为资本主义一定会引起工人同厂主的斗争,生产一变成大生产,这种斗争就一定会变成罢工斗争。”所以考察俄国十九世纪末的工业化水平有助于理解俄国工人的现状。当然除了物质基础,社会文化对工人的思想状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俄国的工业化:水平低但增速快
  目前俄罗斯学界普遍认为19世纪90年代到1913年是俄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俄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一般不会超过6%,并且承认这一进程整体上是卓有成效的。虽然20世纪初受到1900~1903年的工业危机和战争革命的影响,但是俄国在“1910~1913年,工业生产增长45%,年均增长11%。其中轻工业增长32%,重工业增长67%。工业生产广泛采用电力和内燃机……”所以当时俄国正由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虽然远未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但是必须承认这段时期工业化是俄国社会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俄国的工业化进程造成其城市和农村既分裂又具有某种程度上联系的现象。这是因为俄国的工业发展“并非囿于城市,还拓展到了农村……这种社会经济特点的结果并未催生新的城市,而是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工厂村,其中一些工厂村还成为大工业中心。”
  虽然城市和农村呈现出分裂的特点,但是城市和农村并非截然不同,仍然有融合的部分。首先,城市一半以上的的人口是由農民组成,要求改革反对现存制的部分知识分子和贵族,他们赞同农民和下层市民的某些主张。其次,城市和农村出现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资产阶级和与村社脱离了关系的多数农民,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关系的发展。相反,大多数和农村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人来不及在工厂和城市的‘洪炉’里融化,很多人身上带有农民的烙印。因此,在城市和农村内部,各阶级之间存在着质的社会和文化隔阂,但并不能因此而把城市和农村看成对立的双方。”
  (二)俄国的社会文化:阶层分裂与不对称性
  俄国工业化过程中,贵族、市民和农民发展速度各不相同,社会阶层的分裂导致社会文化也逐渐走向分裂。首先大多数农民仍然生活中村社中,保持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式,即使向城市流动,也受到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其次,市民阶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村社关系。最后,贵族和知识分已经基本脱离了村社组织,他们赞同平等进步的理念。且当时俄国缓慢的城市化和分散的工业化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很弱,流动也是单方向的,主要由农民流向市民阶层,由农村流向城市,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市民阶层和贵族、知识分子群体的新思想和社会文化观念向农村渗透。
  社会文化的分裂特征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精英文化比民间文化变化得更快……人民静止不动,而精英们正在欧化。”所以,俄国社会和文化的具有不对称性,这一特点引起社会的强烈紧张,甚至为20世纪初三次革命的提供了前提条件。
  总体上,俄国工业化进程是十分显著的,虽然工业化水平低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但是俄国工业化的确显著影响着俄国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社会。俄国工业化相对缓慢和弱流动性导致社会各阶层的巨大分裂,但是农村城市存在交叉融合的现象,尤其农民和工人身份和生活经历有极大重合性。
  二、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工人与罢工
  (一)俄国的工人:双重束缚
  俄国的工人同西欧工人一样,工业化水平基本决定了他们整体的技术水平甚至知识文化水平,而行业的发展程度和部门组织结构造成了工人水平的差异和工人运动形式的不同,这些与西欧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规律是相似的。但是俄国近代化历程晚于西方且长期受到农奴制的束缚,所以俄国的工人具有极大特殊性,表现为俄国工人独有的沉重负担和激烈的反抗精神,所以在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才能与布尔什维克党站在一起。
  俄国的工人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工人是完全自由雇佣,这部分工人有长期的城市工厂生活经历,大机器生产切断了他们与农村的联系,而且这部分工人集中在大工厂。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人与土地还保持着联系的,农业产品是他们部分生活来源,这部分工人是工业无产阶级最主要的补充来源之一。这部分工人逐渐以工业生活为主,农民身份只是表面的僵化的制度的残余。结果造就了一批技术收入社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地位不协调工业无产阶级。

推荐访问:俄国 工人运动 初探 世纪末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