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稳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策略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zy/kjzy201722/kjzy201722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zy/kjzy201722/kjzy2017220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zy/kjzy201722/kjzy20172201-3-l.jpg
  【摘 要】 近年来,煤炭企业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偿债能力严重不足,资不抵债企业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2016年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此次债转股对短期内降低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遏制煤炭企业债务规模过快增长、增强煤炭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助推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必要性,回顾了美国、日本、印度和我国1999年债转股的经验和教训,指出煤炭企业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面临的四个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煤炭企业稳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的六点建议。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市场化; 债转股; 资产负债率
  【中图分类号】 F41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2-0002-06
  自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后,12月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三部门又发布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产业基金投资钢铁煤炭骨干企业,尤其是鼓励地方政府成立的产业基金对资产负债率较高、产品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钢铁煤炭骨干企业进行投资入股,依法行使股东权利。符合条件的各地煤炭企业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争取债转股政策。山东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西部矿业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同煤集团、兖矿集团、六枝工矿集团等十多家煤炭企业先后实施了200亿元左右的债转股。随着债转股在煤炭企业逐步落地,业内专家都在高度关注:债转股作为不同国家多次实践过的困难企业救助措施,能否在我国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后续增长乏力、结构性问题突出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达到政策预期,真正起到加速煤炭经济转型升级、盘活煤炭企业资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
  一、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必要性
  由于煤炭企业体量庞大,通常具有投资数额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固定资产比重高、设备更新周期长等特点,对于外部环境变化很难通过快速转型来重新科学分配内部资源,极易发生“收入减但成本不减”的非常规现象,因此,在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煤炭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煤炭行业从2002年开始,在经历了十年黄金发展期后,于2012年再次陷入低谷期,又一次印证了煤炭行业生存发展的这一内在规律。
  近几年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ROA)持续下行,2013年之后整体总资产收益率(ROA)已经跌至平均贷款利率以下,且在2013—2015年呈持续下滑态势(见表1);煤炭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一年内到期的带息债务之比,也呈快速下降趋势;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数,部分大型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高,已突破80%(见表2),且债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许多煤炭企业目前需要支付的银行利息远远超过利润总额,个别企业经营现金流甚至无法弥补财务成本,再加之集中到期债务越来越多,还债压力急剧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债务风险积聚,债务危机正在形成。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变得举步维艰,全行业已经接近亏损。2016年下半年,在国家“去产能”相关组合拳的强力调控下,煤炭价格开始企稳回升,但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整个煤炭行业生产经营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如何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缓解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逐步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务院推行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初衷,也是煤炭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迅速摆脱负债包袱、实现轻装上阵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国内外债转股实践回顾
  由于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处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历史时期,债转股的成败关系到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能否在政策预期内走出困境。为了切实提高债转股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有效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扭转煤炭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多年连续下滑的态势,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应该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历次债转股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稳妥有序地推进。
  (一)美国的债转股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三大车企均资不抵债,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为避免汽车行业大批工人失业和利润大幅下滑,美国政府与私营机构联手采取了包括类似债转股性质的救助措施。政府接管通用汽车后,通过破产保护程序倒逼债权人接受债转股方式,然后通过市场化方式在资本市场等陆续退出,最终付出近93亿美元的成本完成了债转股,解决了劳动力成本过高和战线过长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汽车行业战略转型,避免了汽车行业大范围破产危机,实现了社会稳定与经济稳定。
  (二)日本的债转股
  日本的债转股国际知名度较高,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与债转股密切相关。二战后,由于日本国内实体企业出现大规模不良贷款问题,银行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吸收了大量企业股权,主办银行制度就此形成。日本通过大规模债转股形成主办银行制度之后,银企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显著增强,银企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排他性关系,进一步刺激了企业贷款需求,导致更多不良贷款产生,债转股成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不良贷款危机再次爆发的根源。
  (三)印度的债转股
  2015年印度央行推出债转股政策以应对快速增长的不良贷款率。债务人有权选择把部分或全部债务转化为股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债转股方案不适用于单个债权人,需由一个贷款机构的联合体来完成,其组成者可以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债转股实施完成后,债权人联合体应持有至少51%的企业股权。作为债转股落地的关键一环,印度央行也对股权转换价格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印度央行债转股方案出台半年后,遭受普遍质疑,其原因在于银行承接的股份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转移、出售或转出。目前,印度央行的债转股尝试尚在推进中,最终效果如何仍待考察。

推荐访问:债转股 市场化 稳步 煤炭企业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