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摘 要:在我国,病虫害问题是影响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农药防治技术,农药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但是我国普遍存在“多打药”的情况,农药利用率不高,不仅没有保障水稻正常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污染。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原产于我国,我国将近1/2的人口都以大米为食。但是,现阶段我国水稻产量并不高,而导致我国水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病虫害。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水稻产量,需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方式,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目前,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喷洒农药为主,但普遍存在多打药、农药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需要积极研究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农药用量过多产生的危害
  (一)造成农药资源浪费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普遍认为农药用量多,防治效果好。因此,为了防止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在特定的时间都会喷洒大量的农药,这些农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虫的抗药性,从而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1]。例如,鸟类、蛙类、蜂类等可以消灭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害虫,但是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在消灭害虫的同时杀死害虫的天敌,无法起到生物防治效果,农药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二)影响人体健康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农药的过量使用会使水稻中残留大量的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物会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一些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强的毒性,进入人体后会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出现毒害现象[2]。
  (三)对生态环境造成长久的破坏
  农药的过量使用会使地面及空气中的农药含量增多,空气中存在的农药颗粒会受到气流作用的影响进行扩散,地面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湖、海,对水体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长久破坏。所以,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要关注农业的质量与产量,还要对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关注,保护我国生态平衡,进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这一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药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笔者特开展试验探究农药减量化增产技术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某地2个相同品种的水稻田,试验区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对照区采用常规的防治措施。
  (一)试验方法
  在对试验田中的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选择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通常喷洒时间为8月1—3日,667 m2用药量为35%氯虫苯甲酰胺WG 6 g+75%肟菌·戊唑醇WG 10 g+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0 g,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病虫害防治效果[3]。对照组667 m2水稻田喷洒常规农药配方为2%阿维菌素EC 100 mL+30%噻呋·己唑醇SC 30 mL+10%吡虫啉WP 100 g。在该水稻田中种植人员共分为5个时期进行用药:第1阶段是8月4日左右,喷洒三唑磷;第2阶段是8月16日前后,喷洒丙溴磷;第3阶段是8月底,采用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第4阶段与第5阶段通常使用三唑磷和噻嗪酮来防控病虫害。
  (二)效果分析
  每隔15 d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率进行统计。调查发现,试验田中叶螟病发生率为3.0%,稻飞虱数量约为300只,二化螟发生率接近2%。对照田中二化螟发生率在5.1%,水稻卷叶螟发生率达到了8.0%,稻飞虱数量接近
  1 000只。由此可见,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效果良好。
  (三)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施药模式,这种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因此,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值得在水稻生产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现阶段,我国许多农民并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进而无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另外,现阶段市场上的药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卖家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会夸大农药的防治效果,诱骗农民来购买质量较低的农药产品。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此外,过量使用农药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选择农药试剂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积极推广与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
  三、加强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的措施
  (一)合理选择农药
  合理選择农药是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种植人员在选择农药时,需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并且在防治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数量、次数及施药时间。种植人员在施药之前可以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药剂类
  型[4]。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所以,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提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模拟施药效果,不断减少用药次数,提高农药利用率,将种植成本降至最低。
  (二)加强对种植户的宣传与培训
  水稻种植人员需要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了解农药使用的危害,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可以自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科学应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官方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宣传,从而拓宽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了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价值[5]。并且相关部门可以对水稻种植人员进行培训,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利用网上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种植人员可以在网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培训内容进行查阅[6]。
  (三)加强监管
  想要提高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效果,我国需要出台相应的规章条例,对农药使用过量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从而对种植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对我国社会的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也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首先,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农药用量过多的危害,然后充分掌握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以保证水稻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海军.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10):1.
  [2]王飞钊.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8(15):46-47.
  [3]代华超,虞永康.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7(22):35.
  [4]张建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20,122.
  [5]肖大波.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8(13):226.
  [6]秦泽璇.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领域的效果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7(20):165.

推荐访问:增产 水稻 农药 病虫害防治 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