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631”丰产工程栽培技术不同时期施幼穗分化肥对比试验


  摘要进行晚稻不同时期施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适时施幼穗分化肥,可增加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促进增产、增收。
  关键词水稻;幼穗分化肥;施用时期;产量;广西玉林;玉州区
  中图分类号S51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50-01
  
  双季稻“631”丰产工程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本田生育期施用纯氮量为前期60%、中期30%、后期10%的一套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综合栽培管理技术[1-2]。为了在玉林市玉州区推广这项新技术,2009年进行不同时期施幼穗分化肥试验,探索水稻施用穗肥的最佳时期,以为推广双季稻“631”丰产工程栽培技术提供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慨况
  2009年7—11月在玉州区粮食主产区名山街道榕楼村门口垌农户责任田进行,土壤质地为砂壤土,田块土壤肥力均匀,中等肥力,有机质21.4 g/kg,pH值5.6,前作水稻。
  1.2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超级稻Y两优1号。供试肥料:宝岛尿素(N 46%)、加拿大氯化钾(K2O 60%)、贵港南方化肥厂生产的过磷酸钙(P2O5 12%)、广西丰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碳酸氢铵(纯N 17%)、俄罗斯复合肥(纯N、P2O5、K2O各15%)。
  1.3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幼穗分化肥不同施用时间设3个处理,分别在幼穗分化前15 d(A)、10 d(B)、5 d(C)施用[3-5],具体施肥量及施肥时间见表1。3次重复,小区面积33.3 m2,各小区筑田埂分开,用农膜覆盖田埂,防止串水肥采用拉线手插移栽,插植规格23.33 cm×16.67 cm。
  1.4试验过程
  7月11日播种,7月28日施基肥耙平,7月29日移栽,插后第7天第1次追肥,第14天第2次追肥,11月4日成熟收割;除了施幼穗分化肥施用时间不同外,各处理用肥量及其他的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时期施幼穗分化肥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B有效穗数最多,其次是处理A;处理C的株高最高,为122 cm;处理B穗长最长,为25.6 cm;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以处理B较多,分别为149.0、138.6粒;处理A的结实率最高,达97.3%;各处理千粒重相差不大。
  2.2不同时期施幼穗分化肥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B生谷和干谷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8 279.3、7 186.2 kg/hm2,处理A的生谷、干谷产量居第2位,分别为7 627.6、6 636.6 kg/hm2。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F=113.75>F0.01,差异达极显著;而重复间F=0.65  3结论与讨论
  水稻适时施幼穗分化肥,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该试验施幼穗分化肥的最佳时间是幼穗分化前10 d,即8月26日。
  4参考文献
  [1] 朱德峰.双季稻高效配套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双季稻栽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4.
  [3] 赵义涛.土壤肥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高祥照.化肥实用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8.
  [5]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双季稻 丰产 栽培技术 化肥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