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业的节能降耗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qj/zwqj201108/zwqj20110810-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qj/zwqj201108/zwqj2011081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qj/zwqj201108/zwqj20110810-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qj/zwqj201108/zwqj20110810-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qj/zwqj201108/zwqj20110810-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qj/zwqj201108/zwqj20110810-6-l.jpg
  纺织业对于电力、煤炭、热能和水的消耗量很大,绍兴纺织业是浙江省甚至全国纺织业的典型代表。浙江省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就出现了2004年以来的最严重电荒。绍兴纺织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循环经济,吸引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节能降耗,有力地缓解了电荒,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一、引言
  
  纺织业既是一个能源资源依赖型和环境敏感型产业,又是一个产品直接面向市场的消费品行业。能源供给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国家都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最早始于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使美国、日本及欧盟等石油进口国的能源忧患意识日益增强,节约能源被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提高能源效率。在减排方面,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尤其是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国开始出台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排放。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夏季用电高峰还未到来,浙江省却出现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一季度浙江被限制用电的企业达到50多万户次(张秀青,2011)。目前浙江省已经制定了严格有序的用电方案,在大量企业实施了“开三限一”、“每周停二”等限电措施。为避免生产中断,许多企业选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
  浙江省供电能力仅有3 535万千瓦,最大缺口250万千瓦至300万千瓦。为了从省外购入足够的电力,浙江省每天都在向周围省市及国家电网从全国范围内调电。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的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四月份预计增长19%。其中化工、有色金属制造等高耗能产业的增幅更是高达20%。预计二季度浙江省用电量最大缺口将达430万千瓦左右。6月1日起,浙江对2400多家重点能耗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用电超过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将加收每度0.1元的电价(古其铮,2011)。这是浙江省对八大高能耗产业实行差别电价后,再次对能耗大户提高电价。根据预测,整个“十二五”期间,浙江电力缺口在1 000万千瓦以上。
  
  二、文献综述
  
  “电荒”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各地都比较普遍。早在1978年,绍兴电网社会用电量已达4.72亿千万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5亿千瓦时,农业用电量1.5亿千瓦时,市政生活用电量0.14亿千瓦时。由于当时浙江电网缺点严重,全地区拉电限荷频繁。夏收夏种用电高峰期,一般用户实行“停三开四”,农村照明用户实行单、双日轮流供电。同年,绍兴电网少供电481.4万千瓦时,工农业总产值损失1.4亿元。第二年用电缺口仍达30%以上(任桂全、何信恩、刘效柏,1996)。
  “六五”期间,绍兴电网先后采取安装电力定时器、峰谷分时计量考核等技术措施,并伴以超用电量加价收费的手段,以加强用电计划管理。1989年因大电网电力不足,“拉负荷199万千瓦,少用电量2 057万千瓦时” (任桂全、何信恩、刘效柏,1996)。
  单东(2004)认为,电荒的根本原因是电力产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由垄断而导致了电力的资本投入不足,电力企业缺乏活力和效率,电荒的出路在于电力产业的民营化。
  柴金燕、黄海峰(2010)强调纺织行业如棉、毛、麻、丝纺织主要是改变纤维的物理性能,以耗电为主;印染行业以蒸汽为主。化纤、棉纺织、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耗能的主要行业。同时指出,2005年以来由于缺电严重,绍兴等地大多企业实施“开三停四”,致使一些企业转而投资电厂。
  春华(2008)指出,纺织厂的电能消耗主要在织造线和匹布生产上,节电最佳方式应是减少加工步骤。将湿加工与其他加工处理结合在一起,可以减少洗涤和烘干的次数以实现节能。
  潘慧明(2006)总结了绍兴纺织企业的循环经济之路:开展以“节能降耗”为抓手的精益管理活动,促进企业开源节流。而且认为纺织业的产能过剩会加剧行业竞争,以牺牲国家的产业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丁丁(2008)回顾了国外节能减排的成功经验,包括:技术创新、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指出我国进行节能减排应该广泛开展第三方融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工作。杨书臣(2008)在介绍日本节能减排的特点和措施时,也指出健全政策体系,加快技术进步,实现全民参与是重点。
  
  三、以绍兴纺织业为例
  
  绍兴素有“丝绸之府”、“江南明珠”、“文化之邦”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在继承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现代工业,形成了以化纤、纺织、印染、服装、酿酒为优势产业,以机电、化工、建材为新兴产业的工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目前,绍兴全市的纺织工业己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结构,涵盖了化纤、服装服饰、聚酯、织造、染整、染料、纺织机械等重要的纺织领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如下图所示)。
  
  
  绍兴纺织产业结构
  在绍兴工业体系中,完整而庞大的纺织产业链,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巨大。在2004至2009年期间,绍兴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原煤、热力、电力的消费量方面,年年居于全市35个工业行业之首(如表1所示)。
   表1 绍兴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能源消费量
  
  
  * 不考虑以原煤为燃料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数据由历年《绍兴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纺织业是高耗电行业。纺织企业的电能消耗主要在织造纱线和布匹生产上。消耗比例约为75%~80%,湿加工机械运行电能消耗约为15%~20%。近年来,绍兴全市纺织业的用电量占据了绍兴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如表2所示)。
  表2 绍兴纺织业用电量及所占制造业比例(万千瓦时)
  
  注:数据由历年《绍兴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我国纺织企业所用的电机驱动系统运行效率整体比国外低近20%,纺织机械、化纤机械在能源消耗方面都被称为“电老虎”,电力消耗十分突出。2005年以来,由于缺电严重,绍兴等地企业大多先后经历了“开三停四”、“开三限一”、“每周停二”等限电措施。绍兴、萧山的一些纺织企业选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以实现生产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致使柴油需求紧张。一些企业甚至投资上马电厂,这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如印染企业,能源成本从15%~20%上升到40%~50%,使得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柴金燕、黄海峰,2010);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在热力消费方面,2004年至2009年绍兴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热力消费量超过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热力消费总量的3/4,依次为85.86%、83.97%、82.15%、77.42%、77.11%、75.18%。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基本实现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棉纺织、化纤、印染和麻纺织行业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丝绸行业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
  统计表明:纺织品的湿加工需要消耗巨大的热能,其生产过程还存在其他热加工和化学加工过程。例如,纺织厂一般都用锅炉生产蒸汽,通常烧煤或油或采用低硫重油,但无论如何,生成蒸汽的热能都要通过管道输送到目的地。在输送过程中要损耗热能。蒸汽在锅炉中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通过蒸汽室,而蒸汽的主要消耗地却是在距离较远的织品湿加工车间(春华,2008)。

推荐访问:节能降耗 纺织业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