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亚洲最大氨基酸原料药
  生产基地落户上海
  
  年产可达2500吨的冠生园协和药用氨基酸生产基地于2006年2月28日在上海竣工。投产后,它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
  这一基地由冠生园集团与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商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组建,双方总投资额为4590万美元,中方持股30%,日方占70%。具体项目企业是上海冠生园协和氨基酸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医用氨基酸原料。
  除了可以生产12种健康食品和医药用氨基酸外,该公司还将使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精氨酸、组氨酸、丝氨酸等产品,来填补国内氨基酸品种的空白,突破我国氨基酸工业中的瓶颈。据介绍,这一基地还将筹建二期,使生产能力再增加一倍,可望成为世界四大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二期工程完工后,它将生产综合性氨基酸多肽类品种,制造技术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商业目标是打开中国多肽类保健品市场的缺口。
  
  我国医药品出口三大
  制约因素值得关注
  
  从福州海关获悉,目前我国医药品出口保持较快的增速,已跃居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但仍存在着三大制约因素。
  一是出口结构不够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医药品出口中超过90%是原料药,出口产品主体以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都较高的化学原料药、中药材,以及技术含量低的医用敷料等为主,而以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医药产品出口比例较小。
  二是医药产品出口自主品牌少,国际竞争力不强。商务部公布的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中,医药保健品品牌数量仅占品牌总数3.7%。其中,化学药物品牌5个,中药品牌1个,保健品品牌1个,相当多的医药出口企业榜上无名。目前,我国获得FDA、COS等国际认证的企业和品种数量并不多,走向世界的步伐缓慢,出口产品中其它国家和地区贴牌(委托加工)的药品多,而自主品牌药品较少,我国有沦为跨国制药公司原料供应基地的危险。
  三是研发投入少,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弱。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约为10%-15%,而我国仅为1%.由于投入研发的经费少,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非专利药研发滞后,境外注册认证少。我国的医药产业虽然近年产值每年增幅达 18%,但仅有3%属自主研制。
  
  《北京国际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高峰论坛》将在京举办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专利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华美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在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于2006年4月25日至28日间, 在北京首次联合举办“北京国际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高峰论坛”。
  近年来,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之间的热点问题,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问题是热点中的焦点问题,本次论坛为中美知识产权沟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论坛的召开,必将促进双方或多方的进一步理解与合作,为中外知识产权对话提供了又一全新渠道。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