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吴稚晖】 吴稚晖

  吴稚晖,名眺,后改名敬恒,字稚晖,江苏武进县人。1887年考中秀才,曾在天津北洋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任教习、学长。后到日本留学,完成学业后回国。1902年10月,他参加《苏报》笔战阵营,猛烈抨击清王朝。1905年他在法国参加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稚晖回到中国,1916年在上海创办《中华新报》。
  吴稚晖是著名的国民党元老,也是一个有名的“怪人”,被人背地里称为“吴疯子”。早年他在南菁书院读书期间,有一次,江阴知县坐着大轿经过孔庙,在下马碑前没有下轿,恰好被吴稚晖与同学纽永建等看到,认为这是“非圣无法”之举,便拾起石子掷击,知县大怒,把吴稚晖押入县署。当时南菁山长是著名经学家黄玄同,这位老夫子对吴稚晖颇为欣赏,便以“知县拘捕举人为非法”进行交涉,知县无奈,只好说了几句严加管教之类的话,便用轿将吴稚晖送回书院。
  戊戌变法后,吴稚晖成了江南维新派的活跃分子。无锡知县以“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为题,命生员作文。吴稚晖却作了一篇白话文,登在了好友孙叔方办的《无锡白话报》上,文章说:“八股若存,中国必亡;不耕不织,咬文嚼字,又有何用?武场考试和猴戏没有分别。甲午一战,弓箭与洋枪之不敌已可分晓,为什么还要啃着狗骨头不放呢?”
  1912年4月19日,上海新舞台。一位穿黑西装、围红围巾、头顶用红绳扎了根小辫的小丑登台亮相,他左手持鼓,右手执扇,击鼓高唱自编的“劝募歌”,要求大家为刚诞生的中华民国捐款。这位小丑的扮演者就是吴稚晖。观众们为吴稚晖的表演感动,纷掷银元。吴稚晖认为未够,于是跪在台前叩头不止,而且愈叩愈急,观众投掷银元就更多了,有的甚至把金戒指、金手镯也投到台上。这时吴稚晖起立大声说:“谢谢诸位男女来宾,我劝大家捐钱,我不捐钱,我下不了台。我把腰间所有的钱和大家的钱并入一堆,也算是我吴稚晖装点门面,凑凑热闹。”说完,将腰带一松,若干银元哗啦落地,他在满座掌声中躬身退场。
  吴稚晖一生清廉,托他求情办事的人不少,但没人敢送金条、支票、现钞,就是送书画古玩,他也会当场扔出门去,叫送礼者十分难堪。他常说:“非义之财不贪,无功之禄不受。”
  作为国民党中常委的吴稚晖,因不满蒋介石的作为,常和冯玉祥一起在大白天提着灯笼去参加会议。一次,蒋介石一边离座来迎,一边笑问他为何白天打灯笼。他不紧不慢地学着蒋介石的宁波腔说:“娘希匹,这里太黑暗,太黑暗了!”
  还有一次,蒋介石携宋美龄前去拜访他,他不喜欢宋美龄珠光宝气的打扮,就命令家人锁门关窗。蒋介石的侍卫在外面叫了半天门,吴稚晖大怒之下推开窗户,指着蒋大喊:“吴稚晖不在家!”
  吴稚晖外出总是以步当车,朋友送他一辆人力车,他收下后,叫蒋经国把扶手锯掉。蒋经国不敢,吴稚晖说:“叫你锯你就锯!”后来这辆没有了扶手的人力车成了吴稚晖家中的沙发。
  吴稚晖生活十分简朴,敝衣败絮,安之若素。1947年,他去参加国民大会,家人说无论如何要做一件新棉袍。吴稚晖的弟弟吴菊初是裁缝,说这件事由他来办。当时吴菊初也七十多岁了,已有十多年没理本业,结果缝得七扭八歪,不成个样子。吴稚晖就穿了这件怪里怪气的棉袍去南京出席国民大会,还当了主席团主席。
  吴稚晖最有名的“绝活”是骂人,不管是谁,只要他看不顺眼,就会破口大骂。据说他曾经抡着拐杖追打戴笠,边追边骂,最后气呼呼地说:“可惜,撵不上这个狗杂种!”一次,在一个讨论汉字注音符号的大会上,一个叫王照的学者与吴稚晖争得面红耳赤,突然骂吴:“老王八蛋,只知道嬉皮笑脸!”众人大惊,以为必将引发骂战,谁知吴稚晖嘻嘻一笑说:“哎呀,你弄错了吧?姓王的不是我,我姓吴!”
  1953年,吴稚晖病逝于台湾,时年八十九岁。■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怪人 吴稚晖 “怪人”吴稚晖 怪人吴稚晖 民国怪人吴稚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