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别形象分析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如何使他们和谐发展,这对维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要创造好的文化交往环境,就必须从人们文化交往的方式手段开始。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熟悉汉文化,将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很好的对接,实现不同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文化 知沟
  
  跨文化传播,就是不同文化以及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流动、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①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为例,从地区文化和传播研究两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传播是如何在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夏河县)发生作用的。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地区文化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四川阿坝、青海黄南州等相连,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68.01万,其中以藏族人为主,有36.7万,占总人口的54.0%。另外还有汉、回、土等民族。
  甘南藏族的文化风俗习惯是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人民在婚嫁、服饰、饮食、居住、节日等生活方面无不展示着该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1、文化的涵义
  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②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发表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对文化的解释:文化是某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物质、智力与情感等方面一系列特质之总和;除了艺术和文学之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同的生活准则、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③
  2、文化的主要特性
  文化具有民族性。由于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其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所以文化往往以民族性的形态示人。文化的这种特性使得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文化在深层次上说是稳定的。大到国与国,小到一国之内的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人的交流都是特定文化在相互冲击碰撞中不断吸收、变动或舍弃或接受着对自己来说是异质的文化,但是这种变动一般是表层的、外部的变动,其深层次、内部的文化具有强大的保持自身稳定的文化结构的能力,这些因素就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和观念,如习俗、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所以相较来说“文化表层结构的变化,从速度和质的方面都远远超过深层结构的变化。譬如,衣、食、住、行乃至语言等方面的变化,要比宗教、价值观、世界观等层面的变化明显得多。”④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此次甘南自治州夏河县的调查,发现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虽然不鲜见汉族的服饰、饮食、交通工具等等对藏族人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藏族的年轻人来说,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仍是十分稳固的。
  
  二、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传播活动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施拉姆曾说:“我们既不完全像神,也不完全像动物,我们的传播行为证明我们完全是人。”⑤而传播行为的发生也必定伴随着相关的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传播行为是否顺畅,传播活动是否顺利对文化的发展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其前提条件之一是传播活动的顺利甚至无障碍的进行。
  此次调查发现技术的发展对促进传播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播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由于接触范围有限,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收效甚微的。而自从电子技术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惊叹道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高度评价了技术对文化的作用“技术从未独立于它所赖以发展的文化。今天,它构成了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此次对甘南自治州夏河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已经采用新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如调查问卷第10题中“你的课外读物除了书籍以外,还有什么?”其中37.92%的学生选择了光盘,15.21%的学生则选择了网上阅读,这可以看出,除了书籍,新技术的采用对学生阅读手段是重要的,相应的使用新技术来进行传播活动,使传播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三、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出现的问题
  首先,知沟的产生。“知沟”理论是美国传播学者P.J.蒂奇诺等人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该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⑥知沟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以一种形式上的变种表现出来了,即“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由于地域、教育、经济和种族差异,不同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电脑、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及分享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的差异,其实质就是一种因信息落差而引起的知识分离和贫富分化,亦可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⑦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主要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接触的课外读物较之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同龄人要少得多,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他们掌握的知识也较贫乏,对事物认识的眼界有限。这种无形中的不平等无疑正在拉大,尤其是在当今电子技术极度普及的时代,而这种“普及”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却不是那么的乐观。
  其次,课外读物来源单一。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课外读物是向同学或学校图书馆借阅。而同学们的情况与他们差不多,他们之间的这种借阅途径或者说是课外读物来源渠道很狭窄。至于说学校图书室,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生图书室地方小,图书少,结构单一,开放时间短,这对孩子们的阅读也是极大地限制。课外读物来源的单一及个人拥有图书量的有限,这种被动型的读物来源使得他们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阅读量的掣肘,使得文化之间的交流不能很好的传播。
  第三,当前图书市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容忽视。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将各自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文化交流输出,但是市场大环境下,图书市场管理的不规范,某些不法商金钱利益至上的原则使得这些孩子既非但不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反而成为一些低俗文化的受害者。
  最后,编码、译码的难度。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以对方熟悉的方式正确的传播出去,这在跨文化传播中尤其重要。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其成立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意义空间,这就意味着传授双方对所传播的信息内容要拥有共通的理解。编码、译码的作用就在此表现了出来。在进行编码的时候不能想当然的以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业已形成的习惯表达来揣测传播方的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而要考虑到对方的表达习惯,传统风俗,社会禁忌等等。
  2、解决的办法
  第一,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生活的地域原因,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应用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要优于对汉语的应用。因此,可以采用本民族习惯的表达方式将这些优秀书籍翻译成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此次调查中有许多孩子在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中都提到了四大名著或其他书籍,但这对于那些不能娴熟驾驭汉语的孩子无疑就多了一重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阅读,因此,可以让优秀的翻译人员将这些读物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传播,以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的通畅。
  第二,加强图书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法制管理,对不法图书运营商以严厉的经济与法律制裁,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
  第三,在国家现有扶持政策的指导下提高当地青少年的阅读质量。农家书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甘肃省的农家书屋发展的趋势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领先的,学校图书馆虽然地方小,图书少,内容单一,开放时间短,但是可以将农家书屋和学校的图书馆相结合,在农家书屋中单独开辟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种类,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高阅读兴趣与时间,这样不但将农家书屋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了还能使他们在提高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众多的民族文化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不少的元素,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众多的文化在交流互动时,由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难免会出现文化的误读,给交流双方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从而导致文化摩擦,影响社会的不和谐。所以,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有效的促进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的交流沟通显得格外的重要,族群间的跨文化传播使我们要考虑到有可能影响传播效果的方方面面因素,从而使我国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取得最好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①③④⑦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12、14、232
  ②[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⑤[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39
  ⑥Tichenor,P.J.,Mass Commun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
  owledge,Public Opinion Quarterly,s-
  ummer,1970,158-170
  (作者:杜敏,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新闻专业研究生;蒋亚东,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新闻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族群 跨文化 传播 我国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跨文化传播学 跨文化传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