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李双双后续报道_论新闻报道中的后续报道

  【摘要】新闻报道种类繁多,诸如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对于后续报道,并没有很多人专门研究。但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本文主要叙述了后续报道的重要性及其在新闻业的现实情况,并分析了成因。
  【关键词】后续报道 媒体责任 新闻业
  
  过去的2008年发生的事情很多。从年初的大雪,然后是西藏事件,汶川地震,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山西矿难的瞒报等等。这些事都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在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当中媒体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各大媒体充分运用了各种报道方式来向人们传递事件的发生与进展、结局等等。其中,后续报道也间或地出现在媒体上。对于后续报道,白庆祥在其著作《珠联式新闻》中提出,我国最早的一篇后续报道是《遐迩贯珍》在1854年刊载的。
  
  一、概述
  1.后续报道的定义
  关于后续报道,各个新闻学专著里对它的关注比较少,很少有专章论述。对于其定义,这里不妨列举一二。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①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则作了如下定义:“对事件性新闻所作的进一步报道。它近似连续报道,但又不仅仅限于反映事件最新发展的连续报道,常常还须回答新闻五要素中的‘为什么’。一件受人关注的新闻播发后,受众还想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背后的东西,如发生的原因、背景、影响、结局等,这就需要做后续报道。后续报道常见于突发性事件的解释性报道和评议性报道。采写后续报道应注意挖掘新的线索,不断给受众以新的信息”。②
  2.后续报道的分类
  根据《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的定义可知,后续报道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背景说明式的。对发生过的事进行解释说明,让受众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一类是结局式的,对事件处理的结果,或是发生的新情况新动态进行报道。还有一类是评价式的。南方报业网上的“深评浅议”即属于此类。
  3.与连续报道的差别
  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黄匡宇《电视新闻学》)③。而后续报道更关注的是事件的进展情况,比较往纵深的方向发展。
  连续报道中各个独立报道因素既可以独立为体,彼此又环环相连,丝丝紧扣,承上启下,互为因果,形成一脉相承的完整体系。④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完整性、递进性、密集性、广博性等特点。后续报道是对一个已播发过的事件的进一步报道,没有前一步的报道,就没有后续报道之说。前面的报道是基础。
  
  二、后续报道存在的必要性
  新闻报道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在这当中后续报道是一个不起眼的,没有太多人关注的领域。和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连续报道等相比,后续报道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续报道不重要,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1. 媒体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媒体是社会的前沿哨兵,它们要及时了解社会事情的进展,促进事件的合理迅速解决,帮助建立一个更为民主的社会。对一些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当受众想了解其最新进展或是最后结果的话就需要媒体的报道。而对于媒体曾经报道过的事情,其现在情况如何,相关当事人有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受众也不得而知。此时,媒体便可进行跟踪报道,对那些已经解决了的事或有了改进的人或事进行表扬,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任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的行为,须进行再度曝光,敦促有关部门注意。对这些事件的后续报道体现了媒体对公众、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显示媒体的报道能力和总体报道水平,是打造媒体的公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方面,再有影响的媒体,在抢新闻时也不可能永远走在别人的前头,若是没有抢得先机,也可以通过挖掘新情况,在后续报道中胜出。另一方面,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被公众信任的程度。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广泛注意,可以促进一些久拖不决的事的解决。自此可以树立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打造出媒体的公信力。2008年10月23号的《南方周末》上有记者赵凌的一篇文章“追踪:受辱救助站五年之后”,这是对其在2004年7月1号的报道“受辱救助站之后”的追踪报道。在一个事件时隔了四年之后还能对其进行关注,这表明了该报及其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当事人负责,对受众负责。受众在无形中对媒体的信任感就会增强。
  3.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一种方法
  新闻从业人员应有意识地对发生过的事进行追踪报道。对事件进行后续报道就意味着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时刻对事件的进展保持关注,不能报道过后就置之不理。记者要有责任感,要对关注事件的民众负责,给受众提供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对报道过的事件负责,把事件的最新情况公之于众。有着这样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新闻从业人员就要自觉地关注事件的进展,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从传媒素养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的体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⑤
  4. 满足受众需要的缘故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已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受众一方面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保障自己在信息时代更好地生存;另一方面,太多的信息往往也让人们手足无措,无从选择,对新闻的认知与接受也出现了阻滞状态。这种阻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新闻太多,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的信息人们无法消化。还有一个是人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精力或者兴趣保持对某个事件的全程关注,因此对某些重要新闻无法全面跟踪其进展。这时新闻媒体就应该主动的承担起这个责任,对相关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三、后续报道在新闻业的现实情况 1.从量上来说,各大媒体中的后续报道数量都不多。做得稍多的也就只有寥寥几个。电视节目中以《焦点访谈》为做得比较好的。《焦点访谈》早期的节目时,主持人经常会在节目中提到上期说的某件事已经解决了,某个人受到了惩罚等等。平面媒体中《南方周末》也时不时有后续报道。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绝大部分的新闻都是对当下或新近发生的事件的即时报道。对已经发生过的事进行后续追踪报道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事件报道过后就没有了下文,有始无终。
  2.从质量上来说,很多媒体上的后续报道只看表层,没有去挖掘事件的深层原因与本质,没有进一步朝前发展,没有新的突破点与新方向。目前的后续报道在报道内容、时机、方法、数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⑥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对于奶粉行业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这样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媒体的后续报道关注的是某个奶粉是否安全,企业的反应,官员的回应,后期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也都是很重要的,人们需要了解这样的信息。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媒体几乎都避而不谈,那就是那些已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将如何处理。那些奶粉到底流向了哪里?还会不会又通过某种渠道回到了市场中呢?对这些问题媒体都保持了沉默。
  
  四、媒体上后续报道缺少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考量
  新闻业竞争激烈。小到一个报社或电台内部各个节目板块之间的竞争,大到国内外媒体的竞争,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新的媒体层出不穷,从最初的网络到手机,从博客到播客,媒体的生存越加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媒体注重的是抢得第一手新闻,率先播出。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如果不能及时报道某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那么往往就会失去人们对它的关注,这对需要吸引人们注意力与眼球的新闻业来说无疑是残酷的。而后续报道所关注的往往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
  2.新闻业自身的特点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易碎品,是高度易腐的商品,过了一定的时效其价值就大打折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闻业往往只对当前或新近发生的事进行报道,对那些活泼新鲜的事关注较多而很少对以往报道过的事再继续追踪。
  3.社会整体风气的浸染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也愈加的健忘,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事,关注眼前的利益。过了一段时间后,对那些发生过的事兴趣就不是很浓厚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社会中的媒体就一味地迎合受众,而没有主动地去引导受众。
  还以汶川地震为例。汶川大地震刚发生时我国的各大媒体表现得都很积极,全天候全方位的向全国人民报道灾区的情况,报道国家领导人的对策,报道伤员、志愿者的情况,报道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款与支持。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各媒体做得很到位。地震过了几个月后呢?半年后呢?各媒体上关于灾区的消息少之又少。灾区的人们如何度过寒冬,如何过年,救灾物资的分配等等都没有足够的报道。媒体的不报道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可是广大人民的关注度减少更是主要原因,广大的受众似乎都遗忘了这件事。
  
  五、结论
  媒体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望者,记者则是公共利益的守望者,事实真相的记录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记者要理清思绪,抓住事实的重点,告知人们真相。新闻业不是司法机关,无法对事实进行审判;新闻业也不是行政机关,无法对相关人员进行裁决执行。媒体在重大社会事实上,起到的是一个告知的作用。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有意识地对发生过的事进行追踪报道,提醒人们关注那些需要继续关注的事,监督政府部门是否作为,好人好事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违法违纪行为是否受到惩治等等。后续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对后续报道的重视有益无害。各个新闻媒体应自觉地加大后续报道的量,提高后续报道的质,多深究事件的深层原因,使后续报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纸质媒体,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要想站稳脚跟,就要发挥纸质媒体的特长,向深度报道发展,更多关注后续报道。■
  
  参考资料
  ①孟锦波:《谈连续报道的独特功能》,《理论界》,2003(2)
  ②白庆祥:《珠联式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4
  ③④《连续报道》,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电视新闻节目系统专题学习网站 2008年8月26日
  http://course.jnu.省略
  ⑤夏永辉:《从华南虎事件看媒介素养问题》,《新闻传播》,2008(6)
  ⑥孙平:《都市类报纸后续报道的问题分析》,《新闻爱好者》,200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研究生)

推荐访问:新闻报道 后续 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后续报道 论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 大同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