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大讲堂听后感 [肖扬:开明大胆智慧的法律人]

     也许,在东交民巷27号院里,我们将看不到肖扬和警卫员午后散步的身影。   但是,他的经典话语依然余音绕梁――   “无知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不能当法官。”
  “迟到的公正也是一种不公正。”
  “各级法院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臂’的气概,坚决彻底地清除法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一个最具平民情结的首席大法官,一个最具魄力的司法改革家,一个最具朝气的当代法学家。”10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任院长肖扬在许多人心目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现在,他要告别那位于最高法院东楼的办公室,告别那奔波忙碌的生活了。
  肖扬带给了中国什么?一位法律学者说,他带给中国司法的一切将由历史去检验。“但是,作为法律人,我们感谢他。假以时日,5年,10年后,中国人都会感谢他。”
  
  魄力十足
  
  3月10日下午,肖扬来到了“家乡”团――广东省人大代表团时深情地说:“从一个山村的少年,成为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对我多年的培养,感谢全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对我的鼓励、支持和信赖!”肖扬的动情讲述引发一片掌声。
  有人说,肖扬在法院的10年,是司法改革大刀阔斧的10年。
  有人说,肖扬让人们看到了最高法院在当下最顽强的一面。
  2007年,肖扬完成了他任内最后一件大事,收回了死刑复核权。
  今年2月27日,肖扬来到新刑事审判大楼看望法官,在任内最后一次直接与死刑复核法官面对面谈话。
  他几乎走遍了所有办公室,并同主管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座谈。他说,责任重于泰山,希望法官们把“疑者不杀、杀者不疑”精神坚守到底。
  如果说,最高法院收回了下放26年的死刑复核权,是肖扬任内的最后一件大事。那么,1998年底,中国法院全面实行审判公开,应算是肖扬任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人们清楚记得那一年,手持身份证的普通公民和持记者证的媒体记者可以走进“神秘”的法院大门,亲耳聆听法庭控辩双方的交锋。
  对此,肖扬认为,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这些法治文明的常识性表达,常被法学者们提及,但从中国最高司法官员口中说出此话的,肖扬是第一人。
  2004年11月,为表彰肖扬对内地法制的基础建设和培育内地法律专才方面所作的卓越贡献,香港城市大学特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给他。
  2005年9月,世界法学家协会授予肖扬“世界最高正义奖”,并推荐他为世界法学家协会名誉主席。
  
  开明智慧
  
  在肖扬身边工作过的人都说,有他在就有朝气在。
  一位知名时事评论员听过肖扬的演讲。他说,“精彩程度不亚于法学家,说理充分而且充满激情”。
  而在最高法院的内部讲话中,肖扬常以其开明和大胆让很多法官击节叫好。
  肖扬的文字能力也让他身边的每个人折服,给他写稿的人多数深感压力。
  “肖扬要求语言凝练、表述准确,要求使用法言法语,他反对使用一些不符合法律表述的用语。”肖扬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4年的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肖扬为了在写法上有所创新,连散步和洗澡时都在想,想出一条记下一条。”
  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评价肖扬的智慧“很现代”:“肖扬对当代法治观念的体认,常让人觉得他不是20世纪50年代的法科生。”
  1938年出身于广东河源县贫苦家庭的肖扬,天性中携着客家人强大的抱负心和宽阔眼界。20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在政法部门辗转几十个春秋。
  20世纪80年代,肖扬在检察院任职期间,致力于反贪事业。他创立了全国第一个举报中心、第一个反贪污贿赂工作局,主持起草了《反贪污贿赂法(草案)》。
  在他当司法部长的第二年,他力推给中央领导举办法制讲座。
  从1998年到2002年10月,中央法制讲座共举办了12次。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更加重视领导干部学习,中央政治局几乎每个月都要进行集体学习。
  肖扬回忆说:“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就任总书记后第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以宪法为内容。”
  接近肖扬的人这样解释他的开明:他历经中国法治衰兴之路,他从开风气之先的广东起步,他爱好的法律史给他以熏陶。(王斗斗)

推荐访问:开明 大胆 智慧 肖扬:开明大胆智慧的法律人 肖扬开明大胆智慧的法律人 开明大胆智慧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