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 地方消防突发事件预防机制

  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否在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中掌握主动权,抢夺话语权,做到既及时准确又不损害当地政府形象,值得我们基层传媒工作者深入研究。
  
  第一时间原则
  
  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速度其实是媒体应对危机水平的一种象征,它说明应急预案已经启动,事态正在得到逐步控制。但是公众如果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人们会认为媒体未能对危机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对媒体失去信心,而重新获得公信力需要媒体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挽回。
  2007年3月18日,山西晋城发生了一起矿难,一座违法生产的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后,矿主没有及时组织抢救,反而采取了封闭矿井、封锁消息的作法,企图掩盖事实,结果被人举报。当地政府闻讯后,在公共危机处理上举措得当,当地新闻机构在对外传播上也充分运用了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第一时间原则。先是通过本地媒体《太行日报》在3月21日对外发布了矿难消息,紧接着马上发布了当地政府采取的三条有力措施:一是立即组织救援,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二是立即命令全市煤矿停产整顿,查找隐患;三是控制矿主,立即处理了矿难事故责任人。结果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级媒体在报道中部援引了当地媒体《太行日报》的报道。
  地方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除了发挥本地媒体的作用外,还要主动与更高一级的媒体,尤其是国家级的媒体合作,因为它们更权威,影响更大,2009年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就是当地政府与中央电视台成功合作的一个范例。将组织救援的每一次决策、采取的手段都及时予以报道,让全国全球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特别是救援成功的现场直播,场面十分感人。所以说王家岭矿难救援在创造了中国矿难救援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媒体充分发挥第一时间的奇迹。
  什么是第一时间?可以理解为不要等到一切搞清楚了再发布,而是第一步首先要立即告诉受众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告诉读者现在情况如何,再接着报道已经采取的措施。有时候“尚无可靠结论”或者“没有任何确切消息”本身也是一条重要信息,它能够有效防止错误、虚假信息的出现和蔓延。这比过去要求完全准确、宁肯不说也不说错的求准、求稳传统习惯要快得多。即使由于随着对事件的认识逐渐清晰,初期的发言证明已经错了,这时只要马上予以纠正,讲明原由,受众和外媒也不会揪住个别错误信息不放。在要求完全准确、宁肯不说也不说错的求准、求稳传统习惯下,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一时间发布”,害怕出错而坐失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会造成突发事件不准确的传播事态进一步扩大,为后期的不间断发布增加难度。
  
  抢夺第二落点
  
  在无法抢到第一落点时,努力抢到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经轰动一时的山西洪洞黑砖窑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率先发布这一新闻的河南一家媒体没有深入采访核实,片面夸大了新闻事实,致使本来只有几十名受害者的事实夸大为上百名,山西的新闻媒体在全国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下,没有及时抓抢第二落点,还原事实真相,而是集体失语,错过了纠正错误新闻的最佳时机,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媒炒作,居然演变成了一桩影响世界的丑闻,不仅严重地败坏了山西省的形象,也使我国的国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损。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突发事件“首发”不是结束。因为从新闻职业化的角度来说,国外媒体规定记者不能完全利用二手材料,必须进行核实或者找到新闻的第二落点。所以我们也要不遗余力地在抢抓第二落点上下功夫,做到及时准确,以正视听。
  2010年9月1日,美国《赫芬顿邮报》评出世界9大污染最严重地区,山西临汾居首。报道称座落在产煤带上的临汾市,堪称“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根据环保组织的一项调查,临汾市空气污染极度严重,当地居民如果把刚洗完的白色衣服挂到室外,等干透时,衣服已经变黑。环保组织称,由于临汾市空气污浊,在当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气体,相当于抽了3包烟。临汾的污染主要源于煤矿挖掘、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污染。
  美国媒体《赫芬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首先在国内网媒上传播出来,有近百家网络媒体转载,不少纸媒也进行了报道,逐渐形成一种舆论态势。
  山西媒体这回反应非常迅速,在抢抓第二落点上做足了文章。先是山西省环保厅在9月1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9月2日山西媒体即以详实的数据、有力的事实说明了临汾在治理污染上的进步,在黄河新闻网上第一时间予以发布,新华网、中新网以及山西媒体也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这一消息,紧接着山西省环保厅又专门约见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利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接二连三抛出一篇又一篇报道,报道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佐证,让中国媒体告诉世界事件真相。有力地澄清了事实,挽回了影响,被总结为“成功应对范式”。
  
  借鉴国际媒体的“七大原则”
  
  国际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经常强调几个原则,即:非功利原则――履行社会责任(socialResponsibility);时间性原则――时间就是生命;效率性原则――简洁明了;协同性原则――多媒体协同,用一种声音说话;安全性原则――真实性;合法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后续报道和连续报道;适度性原则――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把握节奏,平衡报道。
  地方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特别是涉及矿难群体性事件,要充分借鉴国际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七大原则,首先是利用在地优势充分发挥本地传媒的作用,派记者主动出击迅速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接近新闻源头,建立和巩固可靠权威的消息源,以便在第一时间获悉突发事件的发生,实现首发。“快”并不只是速度问题,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它更代表着一种“权利”,特别是一些敏感负面事件的“话语权”。
  实践证明,地方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经验之一是要注重“协同性原则”,主动与更大的或者国家级的传媒协同作战,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已经成为地方突发事件传播的“常态”,也是比较有效的运作手段。另外,掌握适度性原则也很有必要,就是在报道中注意轻重缓急,让整个新闻报道的节奏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这在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的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推荐访问:突发事件 对外 传播 地方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