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只见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在忙着选竹料、刮竹片、制竹圈;到处堆满了制作鸟笼的器具、原料,一个个精致的鸟笼堆满了整个院子。 卡拉村有传统编制鸟笼的习惯。1980年,吴明海初中毕业后,为了解决家里的生活困难,开始跟村里的人学做鸟笼。可是丹寨市场小,销路不大,收入微乎其微。
怎么办?吴明海为打开销路,把目光投向了山外。他带着自己加工的鸟笼到都匀、凯里、贵阳等地销售,效益颇为丰厚。几年的闯荡,吴明海在鸟笼产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何打开更广泛的销路?吴明海在思考。群众看吴明海执着的劲头,有带领大家致富的基础,1997年6月,选举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吴明海和村民们理清发展思路,打破了个人独打的运作模式,成立“丹寨县民族工艺鸟笼厂”和“卡拉村鸟笼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将购进的原材料发给没有进厂的农户在家生产,然后按照公司制订的量标准验收。产品合格后,由公司统一运到云南、广西、湖南等省地销售,年创产值60万元,农户获得收入30多万元。
为进一步拓宽市场,获取致富的信息,提升鸟笼品牌,打造鸟笼精品,2001年3月,吴明海辞去卡拉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学艺。经过6年的外出打拼,吴明海带着新的技术和创新理念回到了村里,从工艺、款式及造型上大胆创新,从普通鸟笼向精品鸟笼开发,提升鸟笼的档次和品位,形成鸟笼产业。
“大家选我,说明大家信任我,没啥话说的,群众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在2007年的村支部选举中,吴明海再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此时,他更加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吴明海和村两委放眼山外,相继派人到省外学习制作抽丝、电钻打孔、外形模具等技术,又购进30台钻机、80台电动打孔机,极大提高了鸟笼的加工速度和质量。为打入国际市场,卡拉村在精品上下功夫,相继开发出凯里笼、贵阳笼、云南笼、雕花笼等13个品种,集雕刻、蜡染、锦鸡等一体的精品鸟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部分产品还远销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年产值增达80万元。
“我们准备增加投资10万元添置设备,计划年产鸟笼12万个以上、销售收入达300万元。”面对未来,吴明海踌躇满志。目前,卡拉村有95%以上的村民从事竹编鸟笼工艺生产,鸟笼产业蛋糕越做越大,成了当地群众手中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