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打肝素的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4-01      肝素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生化和药理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疗效肯定。随着肝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副作用趋向增加,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将肝素的常见副作用及其防治概述如下:�
  1出血倾向�
  肝素疗法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各家报告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一般为1~33%,致命性出血发生率约4.64‰。常见的有皮肤瘀点、瘀斑、鼻衄、咯血、便血、血尿和腔道大出血。有报道鼻衄占6.2%,齿龈渗血占11.6%,便血和其它部位出血占0.8%[1].。肝素疗法诱发出血的因素:1,剂量偏大,抗凝效果强:研究证明肝素疗法随肝素用量和它抗凝效果的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亦增加[2]。目前肝素的应用已趋向小剂量法,即24h内肝素用量不超过15000U,出血副作用少,而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3]。2,制剂的不同:有报道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114例,肝素钙治疗118例,两组皮肤瘀点,瘀斑和鼻衄发生率分别为68%和18.6%。认为皮下注射以肝素钙为好,局部硬结和出血现象发生率低[1]。3,给药方式:肝素以不同给药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静脉输注者大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6.8%,而间歇静脉注射者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14.2%。间歇疗法病人的出血发生率率高,可能是24h内肝素用量大所致。4,合并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被认为肝素诱发出血的危险因素[5]。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需要接受大剂量肝素时,阿司匹林的合用可增加术中或术后出血。若短期内调整肝素的用量,加用阿司匹林的危险明显降低[4]。5,肝素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生成并抑制血小板聚集。6,其它诱发因素:如老年女性,嗜酒及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衰[4]。有研究证实,高危组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1%,低危组仅为1%。临床上若发现出血,应根据病情减少肝素用量或立即停用。肝素的抗凝作用可在4h内消失。需要立即逆转肝素的抗凝作用时,按最后一次肝素用量以鱼精蛋白1mg中和肝素100U比例,静注鱼精蛋白。�
  2过敏反应�
  肝素是粘多糖类,基本上无抗原性,过敏反应的原因不明确。临床表现有荨麻疹、寒战、高热、气促,甚至过敏性休克。目前因生产工艺改进,制剂纯度提高,这类反应罕见。有过敏史者可先给小剂量肝素试用,无不良反应时即可按需要剂量应用。若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3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通常被认为是肝素疗法无症状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低于2%,有的认为轻型病例约25%,重型少见。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10d内,但以前用过肝素者再给药时可在几小时内发生。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轻型者是由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所致,重型者由于肝素引起的肝素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或由IgG肝素免疫复合物所致。重型血小板减少甚至可引起新的血栓栓塞和出血,其发生率约0.4%。因此,肝素治疗期间应反复检查血小板计数。如发现血小板减少又非DIC本身所能解释者,应考虑为肝素所致,并停用肝素治疗,绝大多数在肝素疗法停止后4d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如需要继续抗凝疗法者,可改用口服抗凝剂。�
  4对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影响�
  有报道肝素疗法中,发现周围血白细胞减少(<5×10�9/L)和红细胞减少(<4.0×10��12�/L)者分别为41.9%和9.2%。其机理推测可能与骨髓抑制有关。�
  5脱发、腹泻和骨质疏松�
  肝素疗法可引起暂时性脱九腹泻,这可能是由于肝素影响毛囊和肠壁粘多糖的代谢所致,停药后即可恢复。骨质疏松症常见于长期肝素疗法者,故对需长期肝素疗法者,可加用葡萄糖酸钙预防。�
  6其它[1,3,4]�
  皮下注射肝素引起疼痛和硬结者分别占6.8%和32.5%。宜选用肝素钙,可明显减少上述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子有发热、头痛、头晕,还有报道可引起高血钾和低醛固酮血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肝素临床应用专题座谈会纪要�
  [2]MorabiaHeparindosesandmajorbleeding.Lancet,1986.I:1278�
  [3]黄寿君.肝素临床应用进展.药学能报,1987,22(12):706�
  [4]HirshJ.Drugtherapy:Heparin.NEnglJMed,1991,324(22):1565

推荐访问:肝素 副作用 疗法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孕期打肝素的副作用 低分子肝素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