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多少钱一针2016【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例分析】

  [摘要] 本文总结脊柱结核新的术式,即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或减压术、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术。总结新术式治疗脊柱结核30例,术后效果优良。骨水泥具有一定的强度及较强的粘合性,辅以钛网内固定有较强的抗压性,术后可增强病椎的稳定性。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精神及身体负担。减少脊柱结核的复发,减少病椎后突畸形,减少病残率,提高疗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关键词] 新术式; 治疗; 脊柱结核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70-01
   目前我国结核病人估算有600多万人,其中骨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3%,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75%,脊柱结核造成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形成,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等容易对脊髓形成压迫,对人体危害较大。由于其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治疗颇为棘手。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1]。我院近2年来彩取病灶清除或减压术、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新的术式治疗脊柱结核30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脊柱结核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0-63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个月,胸椎18例,腰椎12例,多节段4例,不全瘫7例,其中胸椎结核6例,腰椎结核1例,合并脓肿21例,骨质破坏均严重。
  1.2 方法 本组均行4联(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规范化疗,术前用药至少2周。30例均行新的术式,即行病灶清除或减压术、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术。术后卧床一周,下地行走,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本组30例行病灶清除术,不全瘫7例均行减压术,骨洞后方露出脊髓硬膜20例,撑开病椎,尽量矫正病椎后突畸形,用利福平液冲洗,将充满骨水泥的钛网固定于骨洞内,并于骨水泥外侧植骨条,对于合并脓肿者放脓后行脓腔引流,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1.3 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一周离床下地行走,3例不全瘫人2周后恢复下地行走,胸背及腰背部疼症状均消失。7例不全瘫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切口甲级愈合29例,乙级愈合1例,切口清创3次均愈合。本组病例无并发症、无复发,术后效果优良。
  2 讨论
  2.1 本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点 樊仕才、朱地安报道[2],PMMA注入到病变椎体来增加椎体的抗压强度,主要适应症是骨结核、骨血管瘤、骨髓瘤等。骨水泥有较强的硬度及粘合性,增强了椎体的稳定性。Bai等[3]用PMMA强化骨质疏松椎体后,椎体抗压强度由(527±43)N增至(1063±127)N,PMMA聚合后可以防止脊椎塌陷加重或产生新的塌陷,而且大多数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行骨水泥、钛网内固定,由于骨水泥有较强的人体相溶性,较强的硬度,抗压强度及粘合性。钛网有较强的抗压性。骨水泥、钛网快速在体内骨洞里形成坚强的骨水泥钛网复合体,如同钢筋水泥体,增强了病椎的稳定性。病人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精神及身体负担。术中可将后突畸形的椎体撑开,用骨水泥、钛网固定可尽量减少病椎后突畸形,并维持病椎不再向后突出,并可避免取出钉棒后椎体后突矫正的丢失。骨水泥、钛网占据了术后的骨洞,取代了术后所形成的骨洞血块(血块内含有结核菌,并且术后抗结核药不易到达血块内,此为结核病复发原因之一),减少了脊柱结核的复发。本术式简单易操作,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不必再卧床3个月以上,减轻了病人精神及经济负担。
  2.2 风险分析及预防 本术式要预防骨水泥进入后方椎管内,挤压脊髓,骨水泥固化发热,灼伤脊髓。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方可能露出脊髓硬膜,硬膜前放入凝胶海绵,防止骨水泥进入后方椎管内挤压脊髓。对病椎骨洞后方露出脊髓硬膜的病人,待骨水泥达到操纵相,呈面团状时,可用器械阻挡在保护脊髓的前提下植入骨水泥及钛网,可将钛网前方及侧方之空隙用骨水泥充满,不能将骨水泥充填到钛网的后方,可防止骨水泥渗透到椎管内压迫脊髓。骨水泥发热时,用生理盐水不断冲洗骨水泥,可防止骨水泥发热灼伤脊髓。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早期能有效地稳定脊柱,但其抗张强度仅为正常骨的25%[4],且在持续载荷情况下,随着时间延长,骨水泥的机械力学稳定性逐渐减弱,并可出现疲劳断裂[5]。樊仕才、朱青安报道[2]骨水泥携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rhBMP-2是一种能促进骨质形成的骨生长因子,其通过骨化作用在椎体内促进骨质生成,并植入骨条可促病灶早期形成骨性连接,病椎间早期形成骨桥,使病椎早期达到生物连接,骨性稳定。防止滑水泥长时间固定后松动。脊柱结核复发率约为8%,由于骨水泥占据了术后的骨洞,骨水泥负载抗结核药物可减少脊柱结核复发,一旦复发,必要时再次行病灶清除术。
  3 创新点 1)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2)减少病椎后突畸形,并维持椎体不再向后突出。3)减少脊柱结核的复发率及病残率。
  4 化疗与外科手术并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脊柱结核与肺结核的药物治疗一样,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原则。全程:即在整个脊柱结核治疗全过程中不间断用药,手术前后均应不间断化疗。联合:杀菌药与抑菌药的联合,可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化疗至少应保证在2周以上,这样才能基本上达到抑制或控制体内结核菌的活动,使骨病变趋于静止或相对稳定,使患者体质有所恢复,有利于手术治疗的实施和病变的治愈。
  5 脊柱结核内固定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在活动性结核病灶内植骨或应用内固定物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当认识到,内固定虽然显著提高了重建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但同时牺牲了脊柱的节段运动功能,将不同程度地导致邻近节段的退变。因此,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盲目扩大内固定应用范围和固定节段。我们体会,脊柱结核治疗应用内固定的适应证为:1)脊柱结核已造成严重的椎体破坏和塌陷,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以植骨或骨水泥、钛网固定修复骨缺损和恢复椎体间高度者;2)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稳定性有显著损害者;3)脊柱后突畸形需要矫正者。而对于脊柱稳定性较好无明显后突畸形的脊柱结核,则无需采用内固定物重建脊柱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吴建跃.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新进展[J].贵州医药,2009,33(5):478-480.
  [2] 樊仕才,朱青安.脊柱骨质疏松椎体强化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1,4:254-255.
  [3] baib,jaxrawi lm,kummer fj,et al.The use of an injetable, biodegradable calcium phosphate bone substitule for the prophy latic augmentation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e and the manage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spine,1999,24:1521-1526.
  [4] sahas ps.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one cement[J].Biomed mater res,1984,18:435-439.
  [5] looney ma.molecular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changes during ageing of bone cement in vitro and in vivo[J].J Biomed res,1986,20:555-561.

推荐访问:脊柱 结核 病例 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例分析 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构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