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特效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36-01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发病率高,约为 3% ~ 5% ,50 岁以上患者可上升至 10% ~15% ,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1]。我院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此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选 15 例《内科学》诊断标准,年龄最小为 22 岁,最大 81 岁,平均 57. 58 ± 11. 45 岁。其中男 9 例,女 6 例;单纯慢性支气管炎 9 例,合并阻塞性肺气肿 6 例;咳嗽 11 例,咯痰 6 例,喘促 10 例。
  1. 2 诊断标准 ①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症状,或者伴有气急、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连续 2 年或者 2 年以上,并已排除心、肺其他疾患,即可作出诊断。②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每遇寒冷时节而发病或者加重,尤其是在清晨或傍晚时咳痰较多,痰液多呈白色黏液或者泡沫状。在细菌感染而见急性发作时,则见黏液性脓痰,且可见咳嗽与痰量也随之增加,可伴发热、气促或喘息。③该病早期可以不出现异常体征,急性期发作常有散在干、湿�音,多在背部及两肺底部。如为喘息表现明显则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时间久了,并发肺气肿则呈桶状胸等表现。④早期做 X 线胸透检查无异常,在反复发作或者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可以见到肺纹理增粗,紊乱,呈条索状或网状、斑点阴影,尤其在下肺野处较明显。⑤呼吸功能检查,早期多无明显异常。一旦出现慢性炎症变化,也会有呼吸功能异常变化。如有小气道阻塞时,频率依赖的顺应性降低;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 75%肺容量时,流速明显下降,闭合气量可增加。发展呈气道阻塞或狭窄时,表现为时间肺活量降低,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减少,小于 60% ;最大通气量减少,低于预计值的 80% ,流速-容量曲线的减低更为明显。
  1. 3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氨茶碱 0. 1mg,每日 3 次;必漱平 16mg,每日 3 次;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 20g,炒白术 20g,紫菀 10g,桂枝10g,制半夏 10g,苏子 15g,杏仁 10g,款冬花 10g,陈皮6g,炙甘草 5g。随证加减: 咳痰量多且夹有泡沫者加白芥子 15g,防风 6g; 咳喘明显者加白果 10g,沉香曲10g;寒象明显者加细辛 3g,干姜 6g; 气虚者加炒党参15g,黄芪 15g;气滞者加枳壳 10g,莱菔子 15g。每日 1剂,水煎 2 次,1个月为 1 个疗程。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 1 个月后,咳、痰、喘等症状基本控制,一年内未复发;有效:咳、痰、喘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时仅需少量对症用药;无效:咳、痰、喘等症状无明显变化[2]。
  2. 2 治疗结果 显效 6 例,有效 8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93. 33% ,临床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痰饮”、“咳嗽”、“喘证”等范畴,该病的发生常与外邪侵袭、饮食小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脏腑功调失常等囚索有关,多涉及到心、肝、脾、肾等脏,笔者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以肺、脾、肾虚为木,痰湿内阻为标[2]。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水泛为痰,表现为咳嗽咳痰,甚则肾小纳气则气喘,动则更甚。肺主气,脾益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则气机小畅,呼吸功能失调,然则水湿停滞,停于肺则形成痰而形成此病。脾肺肾之脏受损,痰饮内生,痰又为阴邪,其势粘滞难除,虚虚实实,病程经年难愈,如处理小当,则更为难治,所以木病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补肾,止咳化痰平喘为主[3]。荃桂术甘汤出自《金匡要略》,是温化法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属痰饮病的正治法,以方苏子、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祛痰利气;甘草、紫苑、款冬花、杏仁止咳化痰平喘。中西合用,标木兼顾,治其标的同时,补肺肾,健脾气,临床疗效显著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慧,罗明.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 院 学 报 ,2008,9(3):61~ 6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 社 ,2004:58.
  [3] 张栋.名医论十大名中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急诊中心

推荐访问:支气管炎 疗效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慢性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