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人才需求的思考 图书馆学

  摘要:近年来,在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图书馆学教育却在不断地萎缩。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经过2O世纪8O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后,现在似乎进人了一个低谷,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逆向发展现象颇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学 图书馆教育 图书高人才
  一、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学教育 图书馆学被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从近代开始的。其产生源于图书馆工作实践,自古代至中世纪,中外图书馆学的形成基础都来自于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对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学面临着历史变革中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作为促进物质、能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决定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学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对于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将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信息资源特别缺乏,只有认识到信息的稀缺,才能认识到在信息资源的获取上具有竞争性。图书馆学研究要把握好方向,紧密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研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研究课题,加快研究进程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适应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满足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自1978年起,各地纷纷开始创办图书馆学系和专业。这些新的图书馆学系(专业)的兴起不仅在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了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最兴盛的30年代,而且打破了内地图书馆学教育长期由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局面。 任何一门专业教育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学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前期图书馆学教育的兴盛与80年代后期图书馆学教育的萎缩,尽管原因很复杂,但主要还是受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所致。因此,我们看待未来图书馆学教育的走向不能不考虑社会因素。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学教育是具有美好前景的。理由有以下三点:一是21世纪的人类社会被称为“知识社会”。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必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键性资源,“社会”这一大厦将建立在专业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人才的基础之上。对知识的创新和对创新知识的有效应用,将越来越成为个人、组织、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工作者的数量需求也会迅增。二是努力学习知识、有效获取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社会风气。图书馆作为知识存贮与传递的社会机构,将会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得到很大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必然拉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三是有着相对稳定的基本国策――在未来的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将呈现某些鲜明的社会特征,如物质能源的紧缺会使国家更加重视“知识能源”的利用;消费领域的拓深,人们会在“温饱”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文化、精神上的消费需求。因此,图书馆作为学术文化资源与消费的重要场所,也必然会进人一个大发展时期。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理性也会由“经济理性”为主导转向“经济理性”与“人文理性”并重。经济理性讲究“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把物质财富的大量拥有看成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人文理性则讲究“意义”,把对社会的贡献看成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未来社会理性的转变,会导致人们求职观、就业观的转变。从事图书馆工作,也会成为人们认为能体现人生价值的良好职业。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认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将会在未来十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缺口也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将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四五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专业的“进口”(招生)状况一直不太好,但“出口”(就业)态势已经明显好转,笔者认为,这就是图书馆事业已经走出低谷、正在趋向繁荣的一个先兆。而图书馆学硕士、博士的培养制度,更是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提升与进步。 二、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与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 目前各教育机构开设的图书馆学核心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与实践脱节、忽视专业技能培养等问题,改革刻不容缓。改革的方向,一是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及时将国内外图书馆学学科发展和图书馆实践领域发展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吸纳到教学内容中去; 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在强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以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突破口,开发出一批具有三中特色的课程。像校本课程《朗识集邮》在培养学生集邮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教材获潍坊市教学在完善和出台规章制度时,利用教代会,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讨论链。无论是最基本的教学行为要求,还是最重要的教师评价制度,都以教师的内需和发展平台为依据,帮助教师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制度建设在潍坊三中包罗万象、细致入微,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中寻找制度的切入点,让每一条制度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它们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春风化雨般注入教师的心田。比如,学校实施的《部、处室“捆绑式”评价制度》,通过对各部、处室进行“捆绑式”评价,构建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合作教研、合作教学,进而促成了合作文化的形成。在某些方面,传统的制度已被善意的提示所取代,像教室内,刺眼的《教师“十不”行为规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今天你笑了没有?”的温馨提示;办公室内,繁琐的《备课组制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真正有兴趣的学习都有几分游戏的快乐”等警语,时刻提醒着教师们改变教法、重视学法。在三中,制度已不是冰冷的、单一的约束条例,而成为有温度、有色彩的行为指南。成果二等奖、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趣味生物》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有效弥补了生物教材的不足,获得市区优秀校本教材三等奖;《远离危险,珍爱生命》以例引理,图文并茂,成为学生规避风险、增长知识的得力助手,该书不仅得到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充实,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支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整合能力的教师梯队,建立了相对齐全的课程资源库,为落实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强化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注重技术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理论类课程,既要考虑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学术内涵,同时又必须联系生动鲜活的图书馆实践,能够解释、解决和指导图书馆实践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播图书馆职业精神。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有很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图书馆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把以树立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渗透到图书馆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出既有系统、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图书馆职业精神,真正具有职业竞争力的图书馆员。 从理论上讲,图书馆核心职业的变迁与图书馆学的发展休戚相关,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应该是为图书馆核心职业培养合格馆员。纵观近百年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及图书馆核心职业的变迁,我们发现:以分类编目为核心职业的第一代和以文献检索为核心职业的第二代时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核心职业发展方向基本一致。但是,近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方向对图书馆核心职业变迁呈偏离趋向。实践中,以社会交流为核心职业的趋势正在加强。然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方向并未与其一路同行,而是朝着不同方向分道扬镳,它选择了知识管理(或信息管理)。“高涨的事业,低落的教育”就是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偏离的最好注解。发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核心职业偏离,是缘自对上世纪末以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出现招生难、就业难原因的误判。其实,产生这种教育困境的原因相当复杂,根本的是社会因素,而不在图书馆学专业本身。因此,现在这种“去图书馆化”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必将误入歧途。 图书馆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学科,图书馆学教育则是有明确职业导向的专门教育,图书馆学教育领域与图书馆实践领域应该加强联系与沟通。图书馆学教育要关注图书馆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倾听来自图书馆实践领域的呼声。图书馆管理者,则要了解图书馆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图书馆实践领域应该为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敞开大门,为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成为图书馆职业队伍中的生力军提供坚实宽广的平台。因此,图书馆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培育图书馆人才。 参考文献: [1]傅敏等.图书馆人才需求与图书馆学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3(3):8-9. [2]程风刚.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及其措施[J].现代情报,2002(3):32-33. [3]赵辉.再论图书馆人才的需求[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5):21-22.

推荐访问:图书馆学 人才需求 图书馆 浅议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人才需求的思考 安徽大学图书馆学教育30年 安徽大学新校区图书馆